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莊人祥說明超額死亡的採用是為與國際比較基礎一致。(圖/指揮中心提供)
我國新冠疫情降溫,國內昨新增3萬多例本土個案,死亡人數新增118例,中重症個案也新增291例。但昨日衛福部公布2021年十大死因,去年死亡人數較前年增加1萬多人,創歷年新高,而衛福部統計處將「超額死亡」歸因是人口老化、低溫等2因素,「新冠肺炎並非主因」,並引述《經濟學人》數據指出台灣超額死亡為負數。
對此,指揮中心今(1)日表示,台灣的超額死亡數世界第二低,統計處亦有計算超額死亡數為負2925(-2925),「統計處為了跟國際比較基礎一致,加上《經濟學人》的發表獲得很多學術期刊引用,才決定採用《經濟學人》結果(-4508)。」
據悉,統計處副處長劉訓蓉昨日表示,去年新增死亡數創新高,人口老化應為主因,也可能是2020年落實防疫而倖免於肺炎流感死亡的長者,延遲到隔年1月才因低溫刺激而死亡。台大社會學系退休教授薛承泰,則以以2020年為基期,考量2021年人口結構老化、氣候變遷等,並扣掉官方確診致死與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算出2021年不明原因的超額死亡人數,介於6000至7000人之間,約占去年18萬人的4%。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超額死亡指的是疫情期間總死亡數,減去非疫情期間總死亡數,數值愈高表示疫情造成死亡情況愈嚴重。根據《經濟學人》統計,台灣的超額死亡數世界第二低,台灣每10萬人的超額死亡-8、疫情期間為-2000,僅次於紐西蘭的-29及-15000。
莊人祥表示,衛福部昨日也有公布去年死因統計,自109年至110年的超額死亡數,估計為-2925人,和《經濟學人》用機器人計算出來的結果(-4508)雖不一致,但他解釋,是因每個國家和學術單位統計方式不同的關係。
他進一步說,不同統計方法及計算方式,跑出來的結果就不一樣,「所以統計處為了跟國際比較基礎一致,加上《經濟學人》的發表獲得很多學術期刊引用,才決定採用《經濟學人》結果。」也就是至5月31日為止,台灣每十萬人超額死亡為-8,居世界第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