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元朝版圖(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蒙古帝國開創者成吉思汗稱霸歐亞,其後裔龐大影響世界深遠,但在元朝滅亡後,成吉思汗家族大多數遭斷絕子嗣,卻有他的四代孫鐵木建,600年來低調在四川等處的小村莊生活。他們在分離前創了十句詩當密語,最後靠登報才讓流落各地的後代得以團圓。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信仰,他征服無數土地,建立世界最大的帝國蒙古帝國,被稱為人類史上最成功的基因傳播者。據說世界上平均每200個人,便有一人攜帶著蒙古族的基因,可見成吉思汗對於世界的影響之深,也可見成吉思汗後裔人數的龐大。
▲成吉思汗。(圖/翻攝自維基)
元朝覆滅後,成吉思汗後裔都去哪裡了?據史書記載,成吉思汗一生已知的兒子有6個,孫子有將近40個,家族體系十分龐大。1360年元帝國覆滅,成吉思汗家族後人為了避免被新朝趕盡殺絕,只好改名換姓各自奔逃,從此消失。
史學家早已得出結論,成吉思汗後人之中嫡系親傳的元朝王室主支忽必烈,在明朝就已經絕嗣而斷,但其它旁系子孫應該還有活在世上的可能。可是經過百餘年的融合,成吉思汗倖存後人可能早已融入茫茫人海之中,想要找到他們無疑是大海撈針。但是,四川一帶的成吉思汗後代「鐵木建」,卻幸運地認祖歸宗。
▲蒙古部落。(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鐵木建生活時期正是元朝末年,當時皇帝元順帝昏庸無能、寵幸奸吝、苟捐雜稅、民不聊生,起義屢禁不止。鐵木建家族感覺朝廷將傾,續留朝堂恐免不了滅亡,於是全族主動辭官,告老還鄉。辭官後的鐵木建家族並未回到北方老家,而是暗自一路南逃。
鐵木建家族南逃過程中為了隱藏真實身份,掩人耳目,決定改姓余,意思是「永無止境的殺戮」,希望能逃過一劫。鐵木建本人不久就因思慮過度鬱鬱而終,他的十個孩子商定將父親安葬,再各自逃命。為了來日子孫可以相認,他們決定留下暗號,由每人作詩一句,共十句湊為一首詩。
詩的內容是,「本是元朝宰相家,紅巾作亂入西涯。瀘陽岸上分攜手,鳳錦橋頭插柳杈。否泰是天還是命,悲傷思我又思他。十人識別歸何處,散時猶如浪卷沙。余字更無三兩姓,一家分作萬千家。」
十家人完成詩後就分道揚鑣到南方各處,分別是如今的重慶、瀘州、青神、榮縣、樂山等地。明清時期,朝廷沒有放過對前朝貴族的剿殺,他們只好保守著這個家族秘密,尋找親人計劃不得不暫時擱置。但他們沒有忘記尋找散落天涯之情,也在自己紮根的地方開枝散葉,將家族發展壯大。
▲成吉思汗與蒙古部落。(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在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同興鎮余家灣村居住的20多戶人家,近來才將自己是成吉思汗後代的秘密公諸於世,吸引許多人關注。余家灣世代相傳的余氏家譜中明確記載,家族源於明成化年間,而余家灣村民正是鐵木建長子的後代。多年以來,他們都低調生活在四川的這個小山村。每一代都會告誡子孫一定不能忘記尋親、闔家團聚,以告慰祖先在天之靈。
這群成吉思汗的後裔已在四川生活整整600年,他們身上看不出蒙古族特徵,也不會講蒙古語,不認識蒙古文字。但是,他們村子裡卻保留著祖輩留下來的蒙古彎刀、寫在羊皮上的蒙古文字,以及好幾套元朝官員的服飾,都足以證明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後代。
余家灣人在建國後為了尋親,多次在報紙上刊登尋人啟示,詢問是否有人知道「本是元朝宰相家」是哪一首詩,何人所作。在歷經600多年風霜雪雨,余家灣的人沒有抱太大希望。令人驚喜的是,尋人啟事刊登後,余家灣收到許多人的來信,信中都完完整整地對上「暗號」,寫出那首只流傳於他們家族之間的詩句,原來,大家都沒有放棄過尋找彼此的心願!
於是在余家灣帶頭下,來自各地的成吉思汗後人透過這首詩在余家灣重逢團聚一堂,於成吉思汗的畫像前飲酒祭奠,認為成吉思汗的英靈在冥冥之中庇佑著他的子孫後代。此後,每逢重大節日,成吉思汗的後人們總會不遠萬里地趕來余家灣,和家鄉等待他們的親人穿上蒙古傳統服飾團聚一堂。而那十句讓他們得以相認的詩,也被用漢蒙兩族的文字抄寫下來,供奉在成吉思汗畫像一側,作為這段重聚奇蹟的見證。
▲鐵木建。(圖/翻攝百度百科)
當然,也有人認為鐵木建並不算成吉思汗的直系親屬,所以鐵木建這一支後人與成吉思汗的連結也不深。因為,雖然他的後人聲稱鐵木建是成吉思汗的平輩兄弟,但是在史書中記載卻相當模糊不清。據四川隆昌余氏族譜《鐵改余原由序》記載,明朝中期,還有鐵金余氏後裔認為,鐵、金余氏原本出自一家,天下余姓皆同祖。
鐵木建作為南平王,更像是成吉思汗的重孫或其他旁系,與成吉思汗是帶有一點血緣關係。但是,此說法藍本較早記載在南平王鐵木建的明代高官餘子俊所序的《青神余氏家譜》。此譜於民國二十三年曾重新修編過,歷經數百年後,部分資料殘缺、與正史記錄無法接軌,所以原譜對於南平王鐵木建的歷史定位也沒有進行詳細說明。
在《元代進士輯考》之中就曾記載,鐵木建在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傳說,就是「九子十進士」。內容提到鐵木建四十歲時還沒有後代,於是他做很多好事,每日祈禱祝福,支持一位癩僧一整年。僧人告別他之後,他就生下9子一女,小女兒從小女扮男裝,最終這十個孩子全都科考考中進士,進京為官,得以進入元朝朝廷。
在鐵木建後人支持下,,四川省歷史學會2003年批准成立四川省民族研究會,專門研究明清時期的蒙古族和文化學術。2004年初,在成都召開「紀念成吉思汗誕辰暨清代蒙古史研討會」,與來自四川各地將近30名專家學者進行研討。
經過許多歷史學家的重重考察,直至2011年,才由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黃金家族》一書,根據余氏家族譜與中亞各國匯集多方資料進行專項考證之後,才確認南平王鐵木建是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孫:元世祖的幼子鐵蔑赤。所以,鐵木建算是成吉思汗的四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