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今天表示,繼口蹄疫拔針,明年7月全國豬場傳統豬瘟將拔針。圖為台灣豬農所圈養豬隻。(圖/中央社)
為了推升養豬產業,農委會今天表示,繼口蹄疫拔針,相關規劃進展若順利,明年7月全國豬場傳統豬瘟將拔針,除可降低飼養成本,並讓國產生鮮豬肉進軍全球,特別是先進國家。
繼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於2020年6月16日通知台灣改列為口蹄疫非疫區,對照當年台灣奮戰近24年完成口蹄疫拔針,成為台灣動物防疫史上最大規模病毒清除並杜絕於境外任務達標;農委會持續阻絕非洲豬瘟入侵的同時,也規劃傳統豬瘟拔針全期程。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說,已經在全國各縣市進行哨兵豬拔針作業,共450場,各縣市依照飼養頭數占全國總頭數比例分配拔針場數;接下來明年1月,將對肉豬的小豬進行拔針;同年7月將進入全國拔針,期望進展順利。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傳統豬瘟拔針對養豬產業有2大面向的重大意義。
首先,對內將免打疫苗,可降低飼養豬隻的成本、簡化飼養作業,早期傳統豬瘟施打的是兔化豬瘟疫苗,比較便宜,現在的疫苗則1劑約新台幣幾十元,肉豬一頭飼養6個多月,每頭1劑,若作為生產母豬則每年2劑,每頭投入生產年份約3、4年。
江文全說,其次傳統豬瘟拔針代表飼養環境更乾淨,有助於國產豬重返國際市場、出口全世界,特別是出口到人均消費力較強的先進國家,未來可主打特定部位、對特定市場出口附加價值高的生鮮國產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