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24日表示,數字人民幣會充分尊重隱私與個人訊息保護,指「可控匿名」是數字人民幣重要特徵。(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24日表示,數字人民幣會充分尊重隱私與個人訊息保護,指「可控匿名」是數字人民幣重要特徵。不過,分析指出,其安全性仍備受質疑。
穆長春在24日舉行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人民幣產業發展分論壇」上,針對數字人民幣隱私與個人訊息保護發表演講。
穆長春在演講中澄清了幾個「誤解」。
針對「數字人民幣侵犯用戶隱私,用上了數字人民幣,每個人都是一隻裝了GPS的小螞蟻,你去過哪裡、住了什麼酒店、跟誰在一起、點了什麼菜、花了多少錢、買了什麼東西記錄得清清楚楚」的說法,予以駁斥。
穆長春表示,數字人民幣具有「可控匿名」的特徵,保障公眾合理的匿名交易和個人訊息保護的需求,透過「雙層運營」體系,處理用戶的個人資料,在用戶願意下,才收取必要的個人訊息。
他指出,數字人民幣收集的個人資料,比傳統銀行帳戶和電子支付少,只在涉及非法、可疑的交易,權力機關才可以依法向運營機構查詢與個人訊息有關的資料。
據自由亞洲電台25日報導,對於穆長春的說法,幾位專家提出質疑的觀點。
尤其,今年爆發的河南村鎮銀行弊案,維權儲戶的健康碼被「天降紅碼」,在在讓個人訊息安全保護在中國是「天方夜譚」。
中國經濟學者司令受訪時表示,數字人民幣的推出,可以防止官員將財產轉移,達到反腐效果,也可將以往人民銀行難以規管的投資散戶和中小企業,納入監管範圍。
司令並指出,數字人民幣也可能成為中國政府宏觀調控的新手段,當廣泛使用時,官方可以透過這個管道,向民間徵收新稅,成為新的可動用資金來源,甚至可以設立新的稅收,稱為「數字人民幣稅」,等同在每筆交易中「割韭菜」。
中國時事評論員方原則指,數字化與個人訊息緊密相連,懷疑當局可以凍結帳戶,控制言行,這將損害行為與經濟自由。
他提及,像是河南村鎮銀行事件,維權儲戶的健康碼被轉為「紅碼」,以及存款遭到凍結,就可說明「可控」實際上仍是「不可控」,行政可信度不高。
推行數字人民幣是否會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香港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儘管能加快,但是仍不可能影響美元地位,因為人民幣不是自由流通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