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林昀萱報導
▲雪羊在臉書探討新手揹工死亡憾事真正原因。(圖/翻攝自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臉書)
阿美族30歲林姓新手背工本月15日完成戒茂斯山任務,獨自下山途中卻迷路,家屬不放棄希望四處請人幫忙,在第11天於深山中的一處溪床底部找到人,但不幸已成冰冷遺體。此事引發山友熱議,不少網友認為林男之所以迷路,可能和之前登山社群的「無痕山林」族群主張要拆除登山布條關;而擁有豐富登山經驗的山岳攝影師「雪羊」認為,登山隊放任新手獨攀才是造成悲劇的主要原因。
年僅30歲的林男當天是首次執行任務,結束後卻在回程途中迷路,且失蹤地點都是陡峭高山,遍佈樹林增加搜救難度,多個民間團體加入搜救,搜索四天後仍找不到人,直到在大石下方發現疊石痕跡,可能是林男在溪谷中歇息的痕跡,消防局再重啟救援,結果前天下午在溪床發現不幸罹難的林男。
憾事發生後,有網友在臉書「廚司登山隊」發文直指,「搜救人員提到整條戒茂斯嘉明湖登山路線幾乎沒有路條留下來,原因是6月份已經被有心人士藉『正義、環保之舉』全數拆了,但戒茂斯山支線因為不在登山步道主幹道上,尚留有幾條路標沒被拆除,知道背工或挑夫山上工作習性的山友應該會知道,沒幾位背工或挑夫工作狀態下會使用離線地圖,在山區工作走路都是利用他們原始的山域求生、獵場狩獵本能或是相關登山經驗在走路,這時候路條顯得相當重要,一般狀態下原住民同胞的視力也相當好,能看得相當遠、還相當清楚。」這名網友推論,林姓背工獨自走到戒茂斯山三叉路口,遠遠望去往戒茂斯山方向有路條,對於沒有走過這條路線的他,會不會認為就是這條路是回家的路?於是乎,他一路走下去,直到11天後被發現在漂浮在溪床裡?
山岳攝影師雪羊也在臉書粉絲專頁「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探討此事,認為拆布條和這起協作迷途身亡事件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否則,台灣所有發生迷途事件的山區,布條也都還在,那些人怎麼會迷途呢,對吧?」雪羊指出,布條本身用意是在「模糊不清的冷門山徑」、「正在開拓的山徑」上,擔綱指引方向、讓「行進路線定下來,並越走越明顯」的功能,並不是在羅馬大道上標定路線。而在戒茂斯這種全台前幾熱門的高山健行路線上,路況早已不能用「模糊不清」來形容,因此布條在這裡的功能,也漸漸被路徑本身的延伸性所取代,只剩下輔助的功能;有模糊不清的地方再綁,或由林務局重新以合理間距標定如照片所示的防迷反光指標即可。
既然路這麼大條,揹工為何會迷路?雪羊認為真正的原因是「他是一個新手」,而且是「第一次上山幫背,就被放生要自己下山的新手啊!新手是不管怎麼樣都會迷途的,就像身邊的每一個路痴朋友一樣,不管指標多明顯,路口的標誌有多大,他都能轉錯方向。」
▲新手揹工結束山溪底營地行程後一個人離開,卻在回程時迷路,引發「登山布條」懸掛與否的議題。(圖/翻攝畫面)
根據2020年的山難統計資料,台灣有將近一半的山難原因是「迷途」,雖然許多人推廣「手機離線地圖」的使用,但操作上確實有難度。「願意下載是一個門檻、願意熟悉操作是一個門檻、能一個人在山中獨自正確操作也是一個門檻。」而網路上眾人卯起來推廣也才不過短短5年,實在跟不上登山人口成長的速度。台灣的登山熱潮始於1972年的百岳創立,至今剛好50年,過去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紙本地圖的年代,為何沒有屍橫遍野呢?雪羊直指「因為圖針定位術很難,所以早年的領隊無論社團或商業,都會掌控隊伍、確保隊員不落單,就是這樣而已。確保登山不迷途最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走在一起』。」
「千萬不要放新手一個人走,跟山不熟的新手,總是能出乎人意料的,在任何意想不到的角落神奇消失。」雪羊提醒,新手想鍛鍊認路能力又找不到人的話,請下載離線地圖,從最簡單的郊山開始,自己在走路的時候觀察手機裡的指針怎麼動、為什麼會那樣動,久了它就會成為你的一部分——然後你就永遠不會迷路了,除非手機不見、壞掉或沒電。若在台灣迷路,「下溪谷、沿著溪谷走就是死路一條。就算要下,也只是去取水,然後回到原地等人來找你,這樣就可以了。」
回到揹工死亡憾事,雪羊指出,「放心讓新手協作獨行」幾乎是協作世界的通例,或說文化。但「新手協作就跟新手登山人一樣脆弱,不會因為他『進入了協作行業』就忽然變超人。」呼籲台灣各協作公司,可以因為這件憾事重視新人的培養與安全措施,好讓這行能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後進,可以背起台灣山岳世界的半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