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折磨余苑綺8年 一篇看懂直腸癌症狀跟最佳就醫時間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余苑綺力抗直腸癌,但仍於8/21不幸病逝。(圖/翻攝自臉書)

▲余苑綺力抗直腸癌,但仍於8/21不幸病逝。(圖/翻攝自臉書)

余天和李亞萍的女兒余苑綺,這8年來飽受直腸癌的折磨,依然堅強面對病魔,只是還是無法抵抗癌症的無情,余天今(21)日傍晚出面表示,女兒余苑綺已經離世,享年39歲。

直腸癌有什麼症狀?何時該去看醫生?該如何治療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官網的衛教資訊清楚揭露下列資訊:

了解大腸直腸癌:消化系統的最低部份稱為結腸,結腸的最後 6 吋又稱直腸。食物消化後,殘渣通過結腸直腸(俗稱大腸)而排出體外。生長在這個部位的癌症,稱為大腸癌(或結腸、直腸癌)。

大多數的大腸癌最初都是以很小,非癌細胞、良性的大腸瘜肉型態出現。「大腸瘜肉」是指在腸黏膜表面長出的突起物,經過一段時日,有些大腸瘜肉會惡化成大腸癌。隨著國人的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及環境的變遷,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有持續增加的趨勢, 不可不慎。
 
有什麼症狀?早期發現大腸癌並不容易,因為大腸癌剛形成時,只是一小團癌細胞,並不會引起腸道症狀;逐漸成長增大後,才會產生症狀。
 
大腸癌發生在右側大腸(即盲腸、升結腸)時,會出現腹脹現象或大便潛血反應呈現陽性,即血便;發生在左側大腸(即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時,會出現腹痛、解血便或大便習慣改變情形(例如腹瀉或便秘)。一旦出現症狀後,如果被病人誤以為是吃壞肚子或是痔瘡出血之類的輕病,延遲就醫,後果就難以想像了。

綜合來說,有下列症狀時,須小心大腸直腸癌找上門:
1.腹痛。
2.排便習慣改變:突然或逐漸發生腹瀉或便秘。
3.糞便型態改變:如為帶狀或細條狀 ‧解血便及黏液便 ‧體重異常減輕 ‧食慾不振 ‧摸到腹部腫塊。
虛弱易疲倦、缺鐵性貧血。

大腸癌的原因:
人口老化、飲食西化、攝取過多肉量、少纖維等,都是罹癌的推手;根據研究,攝取過多脂肪或富含脂肪的紅肉,如牛肉,會增加發生大腸癌的機率,因為油脂在烹調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質;燒烤的海鮮及肉類也會產生致癌物質。
 
抽菸會增加 3 倍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燃燒時,會釋放大量致癌物質。
 
基因變異、遺傳等,也是重要因素。雖然有家族遺傳的大腸癌只佔所有大腸癌的 5 %,但一等親中如有人罹患大腸癌,和一般人相比,得大腸癌的機會高 2 ~5 倍。
 
另外,50 歲以上、肥胖、曾罹患大腸瘜肉,或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一種發炎性的腸道疾病)的人,也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
 
何時該去看醫生?假如你的排便習慣有改變,或有上述所提的血便等症狀,甚至常覺得疲倦、體重莫名減輕等,要盡早請教專業醫師。
 
醫師會視情況安排 1) 實驗室檢查(大便潛血反應、血色素的測定及癌胚抗原指數 (CEA);2) 肛門指診;3) 大腸鏡檢查或乙狀結腸鏡檢查;4) 下消化道攝影、5) 腹部電腦斷層攝影或腹部超音波等,以做綜合判斷。
 
治療:依據腫瘤型態及癌症期別,有不同的治療;基本上「手術」是主要的方式,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則是輔助的角色。
 
第一期的大腸癌可以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來治療。不過,這項治療只適用於癌細胞未侵犯到肌肉層;如侵犯到肌肉層,須以手術切除。
 
第二、三期的大腸癌病人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同時,如腫瘤過大,醫師會先以化學治療縮小癌細胞,再進行手術。
 
近年來,標靶治療是另個趨勢。所謂「標靶治療」是藥物只會攻擊癌細胞,不會像化學治療藥物一樣,好、壞細胞均殺。但目前對大腸癌的標靶治療,並非所有病人都有效,而且費用昂貴。

 

余天今(21)日傍晚出面表示,女兒余苑綺已經離世,享年39歲。(圖/廖俐惠攝影)

▲余天今(21)日傍晚出面表示,女兒余苑綺已經離世,享年39歲。(圖/廖俐惠攝影)

#余苑綺癌逝享年39歲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