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嚴格封控遏制疫情 中國年輕人心理健康卻受創

中國對於COVID-19的遏制措施,有時會使年輕人陷入極端的處境,受影響的人數極高。(圖/中新社)

▲中國對於COVID-19的遏制措施,有時會使年輕人陷入極端的處境,受影響的人數極高。(圖/中新社)

中國嚴格封控看似有效遏制COVID-19疫情大規模流行,然而在低感染人數背後是眾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傷害。外電報導,長期封控使中國青少年面臨更大壓力,感到沮喪甚至罹患憂鬱症。

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爆發以來,中國採取了可說是世界上最嚴格和最頻繁的封控措施,遏制每一波的疫情。雖然這樣的政策被認為可以有效控制疫情、挽救生命,但醫學專家認為這項政策對心理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實際上已經有「看不見的損害」了。

路透社報導,中國對於COVID-19的遏制措施,有時會使年輕人陷入極端的處境,受影響的人數極高。據中國教育部於2020年的統計,約有2.2億兒童和青少年因為封控措施被長期限制行動。

報導引述一名在北京求學的張姓學生表示,大學校園多次因疫情而封鎖,封鎖意味著大部分時間都只能待在自己的房間裡,無法與朋友見面。什麼時候可以去餐廳或洗澡也有嚴格的限制。

她稱自己是一個渴望和他人面對面社交、互動的人,「這些限制如同移除了能夠接住我的安全網,令我不斷地下墜。」

她表示,在去年12月時被醫師診斷罹患嚴重的抑鬱症和焦慮症。

另一名同樣在北京求學的姚姓學生受訪時表示,在長期封控的壓力之下,他在高中時期曾躲在學校的廁所裡放聲大哭,同時也感覺內心在哭泣。

他提到,即便上了大學也無法擺脫這種抑鬱,甚至因為害怕惹怒父親而沒有選讀自己想學的課程。在種種壓力之下,他曾試圖自殺。

今年4月到6月間,上海實施為期兩個月的封控措施,一些15至18歲的學生由於不能回家,因此不得不在旅館自行隔離。上海萊克頓學校的副校長法蘭克(Frank Feng)受訪時提到,「他們必須自己做飯,沒有人可以交談,這對他們來說非常困難。」

報導引述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日前的公開談話稱,COVID-19對人們心理健康的影響可能持續超過20年。

他說,根據2020年前期的數據顯示,1/3在家隔離的民眾曾經歷抑鬱、焦慮和失眠等疾病。大多數人會在疫情消退後康復,但有10%的人無法完全恢復正常。此外,有些青少年患者出現遊戲成癮、睡眠困難、持續性沮喪和不願外出等情形。

報導並引述一份近期的數據指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7個月,在中國搜索引擎百度上關於「心理諮詢」的搜尋量增加了兩倍多。

疫情流行和封控措施也加劇了人們對生活壓力的不滿,「躺平」在中國社群平台上受到大量關注,許多年輕人接受了「躺平」的想法,並以此做最低限度的生活。

前述的張姓學生指出,封鎖和抑鬱症徹底打破了她的世界觀,過去她對於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學的計畫感到滿意,然而如今她開始對於出國留學感到興趣。「高中畢業的時候還挺愛國的,但是這種感覺正在慢慢消失。並不是不信任政府,而是口罩和消毒水的味道已經滲入骨髓。」

中央社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67日 陳佩琪臉書頻發文惹「串證」爭議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