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北京嚴格清零外企出走 中國制衡西方面臨新挑戰

中國當局號召貫徹清零,導致超過6500萬人因封城而足不出戶,學校停課,商業停滯。(圖/翻攝自Pixabay)

▲中國當局號召貫徹清零,導致超過6500萬人因封城而足不出戶,學校停課,商業停滯。(圖/翻攝自Pixabay)

中國堅持清零消滅疫情,但紐約時報8日報導,中國試圖藉政治社會運動根除疫情,即使重創經濟也在所不惜,但嚴格防疫封控導致外資紛紛出走,當企業選擇離開,中國用什麼制衡西方?

報導說,中國當局號召貫徹清零,導致超過6500萬人因封城而足不出戶,學校停課,商業停滯,城市處於靜止狀態,隨著世界各國逐漸與COVID-19共存,中國以防疫為由的政治社會運動愈顯反常。

3年來為隔絕感染,中國採取不妥協的強硬措施,實行封鎖、隔離和大規模檢測,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已表明,清零不僅攸關公共衛生更是意識形態任務,並以此與支持黨劃上等號,試圖證明中國比西方民主國家更優越。

於是他把民族主義置於科學防疫之上,任何反轉、調整都被視為損及習的願景,更拒絕引進外國疫苗,寧可14億人口注射防護力不佳的國產疫苗,壓制尋求不同應對辦法的聲音,給他們貼上叛徒的標籤。

而政治掛帥的防疫之道重創經濟,導致青年失業率飆升,小企業紛紛倒閉,海外企業開始轉移供應鏈至其他地方,因經濟成長承諾是中共執政合法性的核心支柱,若經濟持續低迷,專家說,社會和經濟代價將續增。

尤其基於地緣政治和疫情等因素考量,跨國企業逐步把供應鏈轉出中國,像是蘋果公司最近發表iPhone 14等新款,部分數量就是在印度組裝,而蘋果只是諸多轉移供應鏈的外商之一。

由於中國經濟成長大幅趨緩,此前受益於中國中產階級支撐的國際消費品牌也開始考慮市場佈局。固然疫情之前,中國的製造業占到全球產能近3成,到去年中國仍然是世界奢侈品的第2大消費市場。

但過去10年,中國製造業之都廣東東莞的勞工平均收入成長4倍,一些工廠早已遷至成本更低的國家。中國告別廉價工廠的進程中,疫情封城和地緣政治的因素只是催化劑。

雖然印度與東南亞等國家目前的勞動技術仍無法與中國抗衡,也使外國科技公司更難與中國脫鉤,但如果中國持續封城清零的抗疫政策,經濟就此一蹶不振,這樣的狀況還能持續多久?

報導又提到,習慣了幾十年經濟不間斷迅速發展的中國人,該如何因應錢包變薄的「新常態」?那些不再一心念著「吃中國飯」的外企若仍要「砸中國的鍋」又如何呢?

當外企選擇離開,中國用什麼制衡西方?這將是中國與西方角力面臨的新挑戰。

中央社
#國際頭條

【#直播中LIVE】Team Taiwan 12強棒球英雄 台灣尚勇大遊行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12強台灣英雄凱旋歸國 Team Taiwan大遊行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