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皮膚鬆弛骨頭跟著鬆?骨鬆恐讓骨骼「一斷再斷」?醫曝2治療降低風險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每日健康

骨質疏鬆有哪些症狀? 「皮膚鬆弛」是骨鬆警訊?

若發現臉上「皺紋變多」,甚至出現駝背、下背疼痛等徵兆,要注意可能為「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前兆!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常被稱做「隱形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若民眾出現「駝背」、「比原先身高矮4公分以上」,以及「經常下背疼痛」3大徵兆,需提高警覺並就醫治療。

(圖/翻攝自每日健康)

▲(圖/翻攝自每日健康)

造成骨鬆的成因為何?釋高上醫師解釋,人體中的骨骼細胞分為「造骨細胞」與「破骨細胞」,分別主導骨質的增加與吸收,使體內的骨密度達成「動態平衡」。人體中的骨質約於30歲時到達高峰,此後就會逐漸流失;且停經後婦女無荷爾蒙保護,骨質流失速度較常人更快、髖部骨折風險也更高。

除「駝矮痛」3症狀,臉上「皺紋變多」也可能是骨鬆的警訊?釋高上醫師解釋,耶魯大學曾針對停經後婦女進行研究,發現皺紋較多的女性受試者,確實與罹患骨鬆有所關聯。所以近期自覺面部細紋增加,可多加留意骨鬆相關風險。

65歲以上長者要留意! 「10族群」恐面臨骨密度流失風險

釋高上醫師說明,除了停經後婦女外,以下10大族群更可能面臨骨密度流失的風險,因此應及早檢查骨密度,並採取為期2年一次的追蹤檢查:

.65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的男性。

65歲以下且具有骨折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

.即將停經並具有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如體重過輕、先前曾經骨折、服用高骨折風險藥物。

.50-70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

.50歲以上在低衝擊力下就發生骨折者。

.罹患可能導致低骨折量或骨量流失之相關疾病者,如長期服用類固醇。

.所服用藥物和低骨量或骨量流失有相關者。

.任何被認為需要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者。

.接受骨鬆治療中,以追蹤治療效果者。


.有骨密度流失證據而可能接受治療者。

(圖/翻攝自每日健康)

▲(圖/翻攝自每日健康)


另外,目前網路上也有提供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輸入個人資料後,發現自己十年內的骨折風險大於20%,或髖部骨折風險大於3%,此時應積極投入骨鬆治療。

骨折沒治好骨頭恐「一斷再斷」! 7類人治療骨鬆需「開源節流」

若此前罹患骨折且未經妥善治療,骨骼可能面臨「一斷再斷」的風險?釋高上醫師表示,過往研究發現,若發生第一次骨折後未完整治療,一年內發生二次骨折的機率達20%;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者,即便使用骨水泥灌注治療,第一年上下節骨折再發率仍高達23%。另外,臨床上也發現,肱骨、橈骨、脊椎與髖部骨折,是罹患骨鬆後最容易造成骨鬆骨折的部位。

(圖/翻攝自每日健康)

▲(圖/翻攝自每日健康)

釋高上醫師指出,亞洲婦女在停經後,有近50%人口會有骨折問題。若經骨密度檢查後確診為骨質疏鬆症,則應積極修復並強化骨質,避免再次承受骨折的風險。以目前骨鬆藥物來看,分為「減少骨質流失」以及「促進骨質生成」2種藥物,健保有給付者大多為減少骨質流失藥物。

不過,若屬「極高骨折風險」的族群,如骨密度T值小於-3、接受骨鬆藥物治療後仍骨折、多處骨折、最近12個月內發生骨鬆骨折、服用傷害骨骼藥物發生骨折(如類固醇)、跌倒風險高或有傷害性跌倒病史,和FRAX骨折風險極高患者等「7大極高風險群」,即使積極就醫,僅靠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治療,仍可能持續發生骨折,效果有限。

(圖/翻攝自每日健康)

▲(圖/翻攝自每日健康)

因此,釋高上醫師強調,上述的骨鬆高風險族群需透過「開源」(增加骨密度)與「節流」(減少骨質流失)2藥物雙管齊下,才能顯著降低骨折風險。建議65歲以上者者需特別留意骨鬆問題,除了及早就醫投入治療,平時飲食均衡、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以及積極戒菸戒酒、適度日曬獲取維生素D等良好作息,和運動加入適度的阻力訓練或負重,亦有助於改善骨質、提升骨密度。

(圖/翻攝自每日健康)

▲(圖/翻攝自每日健康)

延伸閱讀>>>

 每7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 國健署曝:「這類人」骨折風險增2倍

https://reurl.cc/O4NY2r
長者「骨密度」易不足 專家籲及早採取「5大措施」 維持骨骼健康

https://reurl.cc/O4NY2g

【#直播中LIVE】【20241122】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