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楊慕華表示,癌症疼痛可分背景性和突發性,背景性疼痛恐隨病情進展而加劇,約持續3到6個月。(圖/台灣東洋提供)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但癌友抗癌過程中,常有突發性癌症疼痛且經常被忽視,另,因癌症治療而產生的心理壓力等狀況,除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更易導致病人無法接受積極治療或順利完成療程。每年10月第3個週一為世界鎮痛日(Global day against pain),為幫助癌友瞭解抗癌新觀念,台灣東洋和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疼息照護,從心出發」衛教講座,邀請醫師與抗癌鬥士蔡志騰現身說法,盼幫助癌友了解疼痛議題,更順利完成治療。
北榮腫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表示,癌症疼痛可分為背景性和突發性,背景性疼痛可能隨著病情進展而加劇,約持續3到6個月;突發性疼痛則是短暫加劇的疼痛,來得快、去得也快,平均3分鐘就達到疼痛最大值、持續約40分鐘。他也觀察到,不少癌友面對疼痛總是隱忍不說,認為只要癌症治好疼痛就會消失;但癌症疼痛會影響癌友情緒、睡眠、社交關係,生活品質變差,甚至延誤治療,恐陷入惡性循環。
▲陳敬左醫師表示,疼痛加劇不代表病情惡化,因癌友治療過程中的任何微小改變都可能帶來疼痛。(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部醫師陳敬左表示,有些癌友誤認為「疼痛加劇代表病情惡化」,其實兩者沒有直接關聯,治療過程中的任何微小改變都可能帶來疼痛,因此務必讓醫師協助,透過疼痛描述5原則 (PQRST)找出原因,才能做最好的調整。他說,像是常使用的「嗎啡類藥物」有些癌友會擔心藥物成癮,但在醫師指導下使用的成癮機率微乎其微,康復後更可逐步降低使用劑量。呼籲癌友面對疼痛不要忍耐,務必主動向醫師具體反映,以便醫師釐清原因、採取適當治療。
▲台癌基金會和台灣東洋舉辦癌症疼痛衛教講座。台癌副執行長蔡麗娟、抗癌鬥士蔡志騰、北榮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部醫師陳敬左(左至右)都出席。(圖/台灣東洋提供)
為何會結合台癌辦理公益衛教講座?台灣東洋癌症科學發展事業群協理洪湘茹表示,初衷就是感謝台癌基金會長期以來對癌症病人所做的衛教,今年響應2022年國際疼痛研究協會的目標「把癌症疼痛教育實際應用到臨床」來發揚光大,所以決議合作此活動。她說,近年承襲林全董事長、侯靜蘭總經理不停在團隊宣導東洋本業外,更應重視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因子,故持續將健康衛教理念發揚光大,也希望更多同業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