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她揭10萬人擠爆梨泰院關鍵「氣氛類似天母」 點破4原因錯失黃金時間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

想享受萬聖節氣氛的人,擠爆梨泰院。(圖/AP/YONHAP授權)

▲想享受萬聖節氣氛的人,擠爆梨泰院。(圖/AP/YONHAP授權)

南韓梨泰院嚴重踩踏事故,引發各界關注,知名部落客「太咪瘋韓國」就撰文分析這起事件,提到事情發生的地點是一個長45公尺左右,寬只有4公尺的下坡地帶,當時人非常多,導致4原因錯失黃金時間,才會有這麼多人魂斷梨泰院,而她也指出,那裡其實不是政府辦的活動,「單純就是每年萬聖節很多人會去感受梨泰院的氣氛」。

太咪表示,急救是需要黃金時間的,人無法呼吸幾分鐘內就必須急救,但是梨泰院昨天附近的「交通非常可怕」,急救人員「無法一接到報案馬上就能抵達」,更不用說「還要擠進人群」,再加上擠進去後,還「需要把人拉出來、放平」才能急救,就是這4原因導致錯失救人黃金時間。

太咪分析4原因導致錯失救人黃金時間。(圖/AP/YONHAP授權)

▲太咪分析4原因導致錯失救人黃金時間。(圖/AP/YONHAP授權)

太咪也提到,事件發生之前,新聞就說有超過十萬人聚集在梨泰院,「那裡不是政府辦的活動,單純就是每年萬聖節很多人會去感受梨泰院的氣氛,給不曉得的人說明一下,那裡很類似天母的氣氛」,加上疫情後戶外戴口罩的規定解封,解封後第一個熱門節慶就是萬聖節,才會有這多人才想去放鬆一下,太咪認為不要責備想玩、想去夜店的那些人。

太咪還分享有位到現場醫生的訪問內容,「他到現場的時候是11:10~15分左右,一開始只有幫兩個人CPR,後來4個、5個,越來越多,多到沒辦法數,他說,沒辦法想像患者們的臉有多蒼白,沒有、沒有呼吸,他們的共通點就是臉上有很多像鼻血一樣的出血,嘴裡也是血,一邊急救時能感受到患者的腹部漸漸膨脹,已死亡的患者也是有這種現象,但不能用肉眼確定是充滿氣體還是血液」。

現場醫生無法細數替多少人做CPR。(圖/AP/YONHAP授權)

▲現場醫生無法細數替多少人做CPR。(圖/AP/YONHAP授權)

太咪臉書全文

昨天晚上發生的梨泰院萬聖節踩踏意外事件

目前死亡人數是151人

其中女性97人,男性54人,外國人有19人

我看到韓國網路上有一些人說,後面推擠的人是兇手,人都是他們殺的

前面被壓住了他們還在後面喊要前進...

但後面的人應該也是不知道吧?

可能覺得前面的人怎麼都不走而已

有哪個人知道這種事發生在前面還會一直喊前進的?

事情的發生是在一個下坡

長45公尺左右,寬只有4公尺

有人問, 為什麼這樣會心跳停止?

當一個人站不穩以後,後面的人失足就全部疊在一起了

當跌在一起以後,上面所有人的重量都會疊在下面的人身上

就算一台兩百公斤的摩托車壓在你身上你都動彈不得了

就算10個人的體重好了,你要怎麼爬出來呢?

那些人他們一樣也被後面的人推擠,完全找不到可以站起來的空間,才會發生這樣的意外事件

我看影片,很多人抓著牆邊,要避免自己掉下去

有的在上面的人也想把下面的人拉上來,可是根本就沒辦法

急救是需要黃金時間的

當在下面的人無法呼吸幾分鐘內就必須急救

但是梨泰院昨天附近的交通也是非常可怕

急救人員也不是說一接到報案馬上就能抵達,更不用說還要擠進人群

擠進去後你還得把他們拉出來放平才能急救啊

昨晚事件發生前,新聞就寫說有超過十萬人聚集在梨泰院

那裡不是政府辦的活動

單純就是每年萬聖節很多人會去感受梨泰院的氣氛

(給不曉得的人說明一下,那裡很類似天母的氣氛)

疫情後戶外戴口罩的規定解封,解封後的第一個熱門節慶就是他了,所以我想很多人都跑去放鬆一下

有的人說,誰叫你們這麼愛玩,也有人說,這些人還不是就想去夜店玩

但我覺得,愛玩沒有錯,去夜店也沒有錯

不要這樣責備這些人

還有人說首爾市長在國外工作要飛回韓國是在作秀

請問一下,首爾市長這種時候為什麼不該回來?

不回來才不合理吧

有出動到現場的醫生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

他到現場的時候是11:10~15分左右

一開始只有幫兩個人CPR

後來4個、5個,越來越多,多到沒辦法數

他說,沒辦法想像患者們的臉有多蒼白

沒有、沒有呼吸

他們的共通點就是臉上有很多像鼻血一樣的出血,嘴裡也是血

一邊急救時能感受到患者的腹部漸漸膨脹

已死亡的患者也是有這種現象

但不能用肉眼確定是充滿氣體還是血液

這種事件在韓國也不是第一次,但希望是最後一次了

今天很多節目停播,演唱會也取消

大家一起為這起事件哀悼

R.I.P.

 

#南韓梨泰院恐怖踩踏意外

【#直播中LIVE】2024臺中電競嘉年華跨界風潮!引領電競與運動創造新視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