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不斷更新/回到3年前?北韓「禁止中國人入境」 全球怕爆要求陰性證明

國際中心/黃韻璇報導

中國外交部27日宣布2023年1月8日起邊境大解封,對此,各國繃緊神經,包含日本、韓國都宣布相關措施應對,就怕大量中國人出國造成自己國家新一波疫情大爆發,北韓更直接禁止中國公民入境,除了亞洲國家之外,全球多國也陸續跟進,將針對中國入境旅客祭出相關措施。

全球多國針對中國入境旅客祭出相關措施。(圖/資料照)

▲全球多國針對中國入境旅客祭出相關措施。(圖/資料照)

◆台灣

2023年元旦起至1月31日,搭乘自中國4個直航航線、金馬小三通來台旅客與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來台旅客,須於機場、港部埠接受唾液PCR採檢,檢驗後返回處所執行0+7自主防疫,採檢結果陽性者進行「5+N」居家照護與自主健康管理。

◆日本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7日表示,鑑於中國新冠感染人數驟增,因此從今年12月30日起,將加強入境防疫措施,針對從中國赴日、7天內去過中國的「所有人員」,須持PCR陰性證明入境,並實施入境檢測。此外,中國入境日本人員若是新冠檢測呈現陽性,原則上必須隔離7天,此外,日本還將限制中國航班增加班次。

◆南韓

韓國疾病管理廳21日也宣布,自16日起已經將中國列為「重點檢疫查驗國家」,將會加強入境篩查的力度、採取嚴格標準。仁川國際機場加強中國旅客入境篩檢,體溫超過攝氏37.5度者歸類為有症狀者,37.3度以上則是「重點檢疫對象」,體溫超過37.3度的入境者與同行人員均需接受PCR檢測。

30日南韓國務總理韓悳洙宣布,從中國要入境韓國的旅客,必須在登機前48小時PCR檢測陰性,才能登上航班,並且在抵達韓國後一天內進行PCR篩檢,以阻止疫情進入韓國社區傳播。此外南韓還將針對來自中國的航班,暫時停止額外增加航班,並統一抵達仁川機場,以進行有效檢疫管理。

◆北韓

北韓宣布最新入境措施,將暫停中國公民入境,也是目前全球針對中國旅客防疫最嚴格的國家,另外,北韓也針對包含公民在內,所有近期入境人員都將隔離30天。

◆美國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宣布,從明年1月5日起,所有2歲以上的中國航空旅客都必須在離開中國、香港或澳門前的48小時內接受PCR篩檢,或透過遠端醫療服務進行抗原自我快篩,並在登機前向航空公司出示陰性篩檢證明。在班機起飛10天以前確診的乘客,可以提供康復文件取代陰性篩檢結果。

此規定包括從中國直飛美國的旅客,透過首爾、多倫多和溫哥華等熱門第3國轉機到美國,以及經美國轉機前往其他國家的旅客。

◆馬來西亞

目前所有入境旅客必須持有48小時PCR採檢陰性證明,除了透過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VTL)、蘭卡威國際旅遊泡泡(LITB)、一站式中心(OSC)短期商務客3種管道入境者,其餘一般旅客在完整接種疫苗、行前上傳PRC陰性證明、機場接受PCR採檢的情況下,按照疫苗接種劑數接受5到10天隔離檢疫。馬來西亞考慮實施新的追蹤措施,尚未表明特別針對中國旅客。

◆印度

從中國、香港、日本、南韓、泰國等地入境旅客,出發前須先上傳PCR檢測陰性證明至政府指定網站,入境時接受發燒篩檢,若有症狀或採檢陽性者予以隔離,也將在機場對2%的入境旅客隨機抽檢。

◆菲律賓

菲律賓交通部長包蒂斯塔(Jaime Bautista)指出,贊成對來自中國的入境人士實施防疫措施,包括採檢,不過非禁止入境,「如果中國有很多COVID確診病例,我們應該非常謹慎,對自中國入境菲國的旅客多加留意。」

◆義大利

即日起米蘭的瑪爾片薩機場(Milan Malpensa Airport)對於所有來自中國的旅客實施PCR採檢,這項措施預計實施至2023年1月30日。義大利政府宣布,將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實施強制快篩,採檢陽性者必須接受病毒基因定序。

◆英國

英國表示將確保對疫情進行監控,但沒有計畫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強制檢測。

◆法國

法國衛生部關注事態發展,表示「準備與法國的歐洲夥伴合作,研究所有可能採取的有用措施」。

◆德國

德國衛生部門發言人28日透露,目前當局正嚴密關注中國狀況,不過提到「目前尚未有跡象顯示,需要對中國入境旅可做出相關限制」。

◆紐澳

澳洲官方指出,雖然若干國家要求對中國旅客採取強制COVID-19檢測,不過澳洲在允許中國旅客入境一事的規範上不會有所更動。據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Radio New Zealand)報導,紐西蘭也沒有對中國入境旅客恢復實施COVID-19檢測的計畫。

◆歐盟

歐盟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緊急會議,針對中國大解封的境內確診爆增的情況,將會協調歐盟國家做出相關應對措施。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直播中LIVE】台灣隊凱旋歸國!F-16V升空伴飛、桃機水門禮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