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谷庭/台北報導【12/30 10:11 發稿 | 11:05 更新:新增影音 】
▲ 台灣有17%的物種被列為受威脅等級。(圖/動物園提供)
台灣陸域野生動物有17%的物種被列入受威脅等級,包含了石虎、歐亞水獺、穿山甲、食蛇龜等物種,台北市立動物園將在12月30日(五),在教育中心推出「不要向生命說再見-翻轉未來」特展,藉此讓大家更加了解這些瀕危動物的處境。
根據聯合國全球評估報告顯示,伴隨人口持續快速增加,將有100萬種的生物正面臨滅絕的危機;為確保地表所有物種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能夠永續,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與世界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WAZA所共同發起的「Reverse the RED翻轉物種瀕危趨勢」全球保育行動。
在自然的生物演化,會因為環境改變、生存競爭而走向自然滅絕,然而近數十年來生物滅絕的危機加速,卻都是因為人類活動所引起的棲地破壞、氣候變遷、汙染及過度獵捕,使人為造成的滅絕率比自然滅絕率高了1000到10000倍。
▲ 動物園舉辦特展讓大家更了解這些瀕危動物的處境。(圖/動物園提供)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認為73%滅絕及瀕危的物種,都與棲地破壞有關,道路的開發容易破壞野生動物的棲地,造成棲息地破碎,居住於人類與棲息地交界處的野生動物們,可能因為生活環境與人類重疊而面臨路殺、陷阱誤傷的情況;棲地破壞也會產生野生動物族群交流不易、無法找到安全棲身之處或覓食不易的危機。
2017年,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林務局以國際通行的IUCN評估方式,依據本土環境來盤點台灣陸域野生動物的受脅狀態,評估結果發現有17%的物種被列入受威脅等級,包含了石虎、歐亞水獺、穿山甲、食蛇龜等物種。本土野生動物瀕危的原因,除了前述的棲地破壞、路殺等因素外,還面臨了違法盜獵、不當餵食誘拍以及遊蕩犬貓威脅生存的窘境。
其中遊蕩犬貓的威脅往往容易被忽視,以動物園參與的穿山甲救傷為例,穿山甲是極容易被犬傷的野生動物,占了動物園救傷個體的16%,而遊蕩犬貓入侵野生動物棲地,還會增加動物疫病傳播的風險,危害整個自然生態系。
此次「不要向生命說再見-翻轉未來」特展中敘述了野生動物面臨的嚴重威脅,希望透過展版、互動式媒體等方式,讓大家更加理解牠們的危機。在生活中經過野生動物出沒路段可以降低速度、不棄養犬貓進而造成野生動物被攻擊、不餵養遊蕩動物等,替野生動物打造安全的棲息地,為野生動物盡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