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二十年翻升三點五倍!「贏」戰攝護腺癌:生活預防、適時治療缺一不可!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今健康   洪素卿

高齡化社會來臨、攝護腺癌新診斷人數二十年翻升三點五倍!最新統計顯示,我國一年攝護腺癌患新增超過七千人,其中,近六成診斷時已非早期,三成確診時腫瘤已轉移。「當患者因為排尿障礙、血尿,甚至骨頭疼痛等症狀就診,往往已經是晚期。」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王紹全提醒,四十歲以上有家族史或是五十歲以上男性,不妨定期檢查攝護腺的健康狀況。

攝護腺癌:七十歲以上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   但年輕人並非零風險!

要如何檢視攝護腺健康呢?近年不少企業健檢將「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納入檢查,為員工健康把關。「印象中有好幾位年僅四十多歲的男性,因為企業健康檢查、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數值異常前來就診,結果就有人確診罹患攝護腺癌。」

不過,一般健檢多將PSA正常值定於4 ng/mL以下,但可不能據此評斷是否罹患攝護腺癌。王紹全醫師表示,包括感染、良性組織增生等情況,也可能使得PSA升高。「只是惡性腫瘤PSA增加較多、較快」。PSA標準也會因年齡而異。「同樣都是PSA 4.5,對於20歲的年輕人跟70歲長者,意義可能大不同。」

他解釋,PSA由攝護腺所分泌,隨著年齡增長、男性攝護腺體積增大,PSA標準也有不同判斷標準。若以年齡來區分,則40-49歲在2.5以上、50-59歲3.5以上、60-69歲4.5以上,算是異常,但70歲以上可以容許到6.5都還算正常。

(圖/翻攝自今健康)

▲(圖/翻攝自今健康)

PSA高未必罹癌  搭配肛門指診、善用輔助診斷工具

近年也發展出使用「游離PSA」或是以三種PSA組成計算出來的「攝護腺健康指數(PHI)」輔助,用來提升對攝護腺癌的敏感度。

「如果只因為PSA超過4就進行切片、可能有七成“白切”了。」王紹全醫師認為,最好還是以PSA搭配肛門指診,由醫師以手指評估患者攝護腺大小,以及壓下去後的感覺是「正常的Q彈感?」還是異常太「硬」?表面有無不規則?兩者搭配、判斷是否進一步切片檢查。「畢竟切片可能會有出血、感染等風險,雖然會搭配局部麻醉,但病患多少還是會感到不適。」

攝護腺癌篩檢新利器   mpMRI讓病灶無所遁形

近年也有「多參數磁振造影mpMRI」,可用於輔助攝護腺癌診斷。透過該影像檢查,不僅可以讓醫師知道哪邊有幾個病灶,甚至結果會依據病灶癌症風險等級打分數,也就是所謂「PI-RADS」報告,分為1至5分,等級愈高、病灶是癌組織的機會愈高,也就是說,被評為4、5分的很有可能是癌症,可以據此進行精準切片。一旦確認罹患癌症後,可依據患者風險分級,擬定治療計畫。

(圖/翻攝自今健康)

▲(圖/翻攝自今健康)

依風險決定治療積極度   有人觀察即可、有時應手術

過往很多人聽說攝護腺癌是一種進展緩慢的癌症,甚至只需要觀察、連治療都不需要。也因此,未必積極自我篩檢。

王紹全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患者擬定治療計畫時,確實會依據風險(發現期別、PSA高低、病理切片分數)以及患者年齡(預期餘命),而有不一樣的策略。早期發現,年齡很高的患者,其腫瘤為低惡性度時,真的只需要三個月追蹤一次即可。直到出現轉移或有症狀,再開始治療。

也有所謂積極監控,雖然也是暫時不治療,但積極地追蹤病情變化,三到六個月就要檢驗PSA ,若定期抽血發現PSA上升,或再次切片顯示癌細胞惡化,才需轉而進行積極治療。

但並不是所有的攝護腺癌都是低惡性度!若是發現期別早、預期餘命超過十年,身體狀況許可,此時,可透過手術根除病灶。

(圖/翻攝自今健康)

▲(圖/翻攝自今健康)

早年因為攝護腺位於骨盆底最深處,肉眼看不清楚。而且兩旁有性勃起相關神經血管叢,遠處與尿道括約肌相連,手術的難度高、流血量多。王紹全醫師指出,近年運用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不僅視野可以放大十倍、還有3D鏡頭輔助,醫師可以看得很清楚,且其手術器械具有像人手腕關節靈活般的七種角度空間的活動性,便利醫師剝離組織與縫合。

當腫瘤不再局限於攝護腺內,此時就需要「荷爾蒙」治療

「其實,攝護腺癌與乳癌其實兩者很類似,兩者都會受到荷爾蒙影響,只是攝護腺癌症只發生在男性。」當癌細胞不再局限於攝護腺內,也一樣可以使用荷爾蒙治療,透過抑制男性荷爾蒙合成、阻斷男性荷爾蒙作用,讓癌細胞「斷糧」,促使癌細胞死亡。

王紹全醫師指出,體內的男性荷爾蒙95%-98%由睪丸製造,想要切斷男性荷爾蒙的供應。最快的方法是切掉睪丸,也就是手術去勢。近年靠藥物也可以從上游或是下游達到相同去勢的效果,例如,以針劑控制中樞神經的腦下垂體,進而抑制全身性荷爾蒙。搭配口服抗男性荷爾蒙藥物。

新藥物陸續問世   全身性治療選擇越來越多

但問題就是,若只有切斷來自睪丸的荷爾蒙,還有3%左右有來自腎上腺製造的男性荷爾蒙。而且治療到後來,有少數攝護腺癌細胞可以只靠少少的男性荷爾蒙繼續存活、甚至自行合成。這類「去勢抗性攝護腺癌(CRPC)」,對傳統荷爾蒙療法發生抗性,過去化療就是唯一的治療選項,常用的藥物主要為紫杉醇類藥物。

近年來則有新一代的口服荷爾蒙藥物,或是從源頭阻斷雄性素的製造;或是從細胞外受體阻擋雄性素與癌細胞連結。可以在化療失敗後接續使用,也可以在化療之前就開始使用,讓沒有體力接受化療的患者,也有繼續治療的機會。

此外,包括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也都是治療選項。

(圖/翻攝自今健康)

▲(圖/翻攝自今健康)

別自以為是老化症狀!排尿出現問題應該諮詢泌尿科醫師

雖然轉移性攝護腺癌症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但是早期發現仍是重點。

王紹全醫師指出,攝護腺癌初期無症狀,即便腫瘤變大症狀也跟攝護腺肥大症狀很類似,包括解尿困難、夜尿、尿不乾淨滴滴答答、頻尿、急尿……等。很可能就誤認為是年長必然現象。

(圖/翻攝自今健康)

▲(圖/翻攝自今健康)

一旦侵犯尿道出現血尿,或是吃穿儲精囊、輸精管出現血精,甚至轉移到骨盆腔淋巴影響回流腳部水腫,或是最常見的骨轉移造成疼痛、甚至病理性骨折……已經是晚期。

有哪些人是攝護腺癌症高風險族群、應該要提高警覺呢?王紹全醫師提醒,已知如果有家族史,不管是一等親、還是二等親,但凡父親、叔伯、兄弟……等有人罹患攝護腺癌,都是相對高風險族群。另外,有暴露在重金屬污染像是鎘污染,或是不平衡代謝例如長期缺乏鋅,以及西化飲食也就是高脂肪飲食,都會提高攝護腺癌罹患風險!

至於性行為頻率到底跟攝護腺癌症有無相關?雖然過去有些有趣的研究,指出每月射精21次(含)以上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機率跟每月射精4-7次的男性相比來得低。但具體機制需要進一步研究。

遠離攝護腺癌   飲食生活可以這樣做

首先是遠離危險因子,包括遠離環境金屬污染、戒菸、不要酗酒、不要亂吃來路不明的中藥、避免高脂肪飲食。另外,可以一天一把綜合堅果。

他也建議,可以在下午來杯綠茶。為什麼是下午呢?因為晚上喝怕會夜尿、白天空腹又怕傷胃。

另外,黃豆類食品,煮熟加熱的番茄,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等,以及可以抗發炎的w-3油脂來源像是小型深海魚,記得魚皮不要吃,也都是在生活飲食上可以實行的預防攝護腺癌對策。

(圖/翻攝自今健康)

▲(圖/翻攝自今健康)

《資料來源》

[1]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中華民國108年癌症登記報告,110年12月出版,https://reurl.cc/ROR146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安斯泰來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協助提供   MAT-TW-XTD-2022-00159

延伸閱讀>>>

攝護腺肥大尿不出來,男子意外「跌」破膀胱!飲食、習慣、藥物、手術 四大招對抗攝護腺肥大

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1412

男頻尿檢查竟發現攝護腺癌!醫指6不明顯症狀,50歲起應定期檢查。

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1330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賴清德再對霸凌事件發聲 強調零容忍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