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在農曆年後普發每人現金新台幣6000元,締造首次發放現金的紀錄。回顧過往,從金融海嘯時期,馬政府發放消費券,到疫情期間發放振興三倍券、五倍券,都是希望在景氣放緩之際,帶給民眾「小確幸」,達到提振信心、促進經濟之效。
▲政府將在農曆年後普發每人現金新台幣6000元,締造首次發放現金的紀錄。(示意圖/資料照)
●政府曾發放過哪些票券或現金措施?
一、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台灣也難以倖免,公司大放無薪假,甚至減薪、裁員事件頻傳,消費信心急墜谷底,當時馬政府拍板以消費券方式刺激經濟,2008年11月行政院端出「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草案,12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2009年1月起發放。當時每人可以領取總計3600元消費券,包含6張面額500元以及3張面額200元
二、2020年爆發COVID-19疫情,台灣防疫得宜,出口、生產影響有限,但因台灣民眾積極自主防疫,內需服務業門可羅雀、營收慘淡,政府因而在解封之際,推出「振興三倍券」,使用期間從7月中旬至年底,希望為消費動能添一把火。振興三倍券分為數位與紙本,民眾須付新台幣1000元,才能領取3000元三倍券。
三、2021年國內疫情升溫,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時間長達近3個月,內需服務業受到管制升級影響,迎來真正的寒冬,政府因此在疫情趨緩後,加碼推出「五倍券」10月上旬開放消費使用。
四、儘管台灣民眾逐漸習慣與疫情共存,但在通膨與升息壓力夾擊之下,全球景氣急轉直下,經濟也明顯放緩;政府考量去年稅收超徵新台幣4500億元,可適度讓經濟果實與全民共享,因而決定發放現金。
●政府歷次措施金額及成本是多少?
一、3600元消費券設計面額為200元3張、500元6張,共計3600元,政府總預算858億元。
二、振興三倍券設計面額為200元5張、500元4張,共計3000元,政府總預算510.51億元。
三、振興五倍券設計面額為1000元3張、500元2張、200元5張,共計5000元,總預算估1100億元。
四、這次政府將直接發放現金每人6000元;不須額外設計、印製鈔券,主要為印鈔成本。
●領取方式比一比
時代與時俱進,不只「人手一機」,行動支付更蔚為風潮,政府在規劃振興券發放的領取方式愈來愈多元。
2008年推出的消費券,領取方式為備妥身分證或居留證件等證明文件以及消費券發放通知書,至戶籍所在地發放所領取。
振興三倍券與五倍券,導入數位領取與紙本發放兩種併行,不僅可以在實體通路預定,領取通路也相當多元,除了郵局,超商、全聯以及康是美、屈臣氏等藥妝店也在列;若採線上領取,則可用數位工具綁定後使用,各家業者也競相推出優惠,希望抓住消費者目光。這次發放現金,行政院正思考透過線上申請後直接入帳、ATM請領及郵局臨櫃領取等作法,但尚未定案。
●外界對於發放現金看法
政府將規劃全民共享發現金方案,不過正值景氣放緩、內外需不同調,學者認為,發放時機、配套都非常重要,否則拉抬經濟效果有限。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認為,從經濟數據來看,食品紡織相關業別的消費力道稍微好一點,如果未來民間消費還是集中這塊,「對於我們期待經濟拉抬效果,不是我們想像那麼大」,而且時機也很重要。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則說,消費券會帶來乘數效益、現金則是替代風險較高,因為民眾可能把現金存起來,導致儲蓄率走揚;發券效果比較好,但考慮政策實施的即時性,現金又比券更好,發券的過程較長、效果會延後。
馬鐵英指出,台灣去年第4季起景氣就開始明顯往下走,政府發放現金可能是想為經濟成長提供及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