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攝影羅正輝/日本報導
▲根據統計,在日本發生311震災前,福島當地高達5成以上的農特產品,主要輸出到台灣,但現在連當初的一成都不到。(圖/記者羅正輝攝)
在311大地震前,日本福島5成以上的農特產主要出口到台灣,但發生核災後,即便我國在2022年2月宣布有條件的開放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但真正進來的少之又少。詢問堪稱福島復興靈魂人物之一的本田紀生,會不會對此感到失望和挫折?得到的答案是,「那就應該更努力!」本田先生帶著我們四處採訪,看見當地人是如何重生的外,也不避諱談論任何議題,因為他深信,「只要能夠讓台灣民眾了解的話,應該就可以恢復到地震前的樣子了。」
▼▲現年65歲的本田先生,在我們採訪期間,親自開著車帶我們走訪福島12個市、町、村取材,分享自己所居住、生活的福島一切。(圖/記者羅正輝攝)
現年65歲的本田紀生,應是準備退休含飴弄孫的年紀,但在《三立新聞網》採訪團隊抵達福島的這5天裡,他開著車載著我們到處採訪,並詳細地解說從2011年3月11日地震、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爆炸後的經過和復興之路。詢問他,明知道這條路如此艱難和辛苦,為什麼願意這麼做?本田先生表示,起初得知福島許多地區受到輻射汙染時,單純只是覺得遺憾,後來想想覺得,「一定有很多只有經歷過這些災害的我們才可以做的事,還有從輻射中可以學習到的事情,老實說當然會覺得非常地不甘心,但我希望能為福島做點什麼,希望能將福島打造成有名的縣,因為我在這裡出生。」
兩年前開始推廣福島讓更多台灣人認識之際,沒想到母親正好病危,且在企劃開跑的前一天過世,但本田紀生仍強忍喪母之痛完成,讓人佩服不已。談及此事,他淡淡地表示,那時大概知道媽媽不久人世了,而自己身上又有這麼重要的任務,所以在那前,有先和母親好好的道別,所以心理不會感到遺憾和後悔。
「台日友好」這四個字不時在兩國間聽到、看到,難免好奇,至今台灣福島食品、農產品的進口狀況,對比過去幾乎不及1/10的量,難道他們不會對這狀況感到失望嗎?對此,幾乎所有的福島人的答案都是,「不會,這代表著我們要更努力!」本田先生表示,雖然輸出的量非常少,讓他感到遺憾,但很清楚這是沒辦法的,「如果超市裡擺有帶著這種形象的福島縣產食材跟其他縣市產的食材的話,一般來說消費者通常不會選擇福島縣產的食材,這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如果感到遺憾,那就應該更努力去說明。」本田先生深信,只要讓台灣更了解和認識福島縣產食物有多美味,未來會越來越好的。
▼▲談及這12年來的復興之路,本田先生說,自己真的覺得這片土地很美,不希望因為遭遇核災就被遺忘或被貼上負面標籤,「要讓所有居民都可以回去還是有點困難,但現在大家還是抱著想要回去家鄉的想法。」(圖/記者羅正輝、張雅筑攝)
清晨之際,站在福島縣小野町由廢棄小學改建的「IITOKO」,不僅可以住宿還有親子玩耍的場所,本田先生向我們介紹道,這個地方不算受災區,不過自己的朋友鵜沼先生向當地政府租借這個場所,自掏腰包出錢改建,就是希望吸引外地人來這旅遊、露營等,相信對福島的復興會有幫助。望著剛升起的太陽,以及小野町的景色,本田先生露出笑容地說,「真的很不錯吧!像這樣的福島,真的非常地漂亮,我希望能將這麼好的福島繼續流傳下去,希望能夠將福島變成大家都想來看看的好地方。」
一路走來多少經歷挫折和偶爾感到疲憊,但本田先生說,只要和許多人見面就會再打起精神,這過程中也累積了許多經驗、認識很多人,而最感動的是,受災戶們努力地想要回到自己本來居住地方的心,「不過就算經過了11年,要讓所有居民都可以回去還是有點困難,但現在大家還是抱著想要回去家鄉的想法。」此外,他透露,現在陸續也有年輕人來到福島,幫助受災地,看到這些年輕人的身影,除了帶來振奮也帶來感動。
▼▲(上圖)福島小野町景色相當幽美,本身災情並不嚴重,由廢棄小學改建的「IITOKO」也努力推廣讓親子、年輕人可以到那旅遊、露營;(下圖)本田先生帶著我們到一度被疏散無法住人的葛尾村牛屋進行採訪。(圖/記者張雅筑、羅正輝攝)
本身也非常喜愛台灣的本田先生,疫情前幾乎每年都會到台灣4、5次,他興奮地邀請台灣民眾,「希望台灣的大家也可以來福島玩,我會帶大家去玩,希望大家能來福島,體驗福島生活、享受福島美食,認識很棒的福島人。」一個可以選擇安逸生活的年紀和身分,但本田紀生卻四處奔波,參觀日本各種設施或學習其他地方優秀的場所,希望那些見聞、所學活用在復興福島,再把福島傳遞出去,他強調,自己不會後悔或辛苦,因為那是他現在的夢想和最想做的。
★【重生‧福島福到】專題完整閱讀請點選網址:https://reurl.cc/a1VD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