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雍正在歷史劇中的形象。(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清朝歷史戲劇中,有一項經常被提到的主題,也就是「下江南」,光是乾隆皇帝任內就下江南達6次之多,康熙也曾做過類似的行程。不過,讓人好奇的是,「夾在中間」的雍正,為什麼沒有這樣的規劃呢?背後可能與他的謹慎的習慣,有所關聯。
雍正從登基那一刻,就充滿爭議,度過了一連串的風波之後,在1722年順利登基,一路做到1735年10月7日。眾所皆知,對於執政這份工作,雍正可說是相當認真,甚至到了過勞的程度,它的努力也被認為是清朝能建立穩定基礎的功臣之一。
即便雍正的歷史形象正面且勤勞,但卻有一項揮之不去的惡夢,那就是「登基正當性」,也就是「傳14子」這件事到底是真的還假的。
即便雍正搶下了王位,但過程中難免會樹立敵人,要說有反對他的滿清貴族,自然是大有人在,也就是「八爺黨」。
相傳,雍正上位後,「八爺黨」透過各種方式傳播謠言,一方面質疑正當性,二來也散播謠言,渲染雍正是殘忍的君主。關於謠言這樣的社會問題,即便到了現在這樣的時代,都造成各種問題,更何況是古代,一般人連查證的管道都沒有,只要有點影響力的人一講,多半就信了,人云亦云,也成了雍正最害怕的1事。
正因為反對者多,相較於康熙社會較不穩定,除了必須做出實績,讓更多人信服之外,隨便下江南遊玩,也徒增被暗殺的風險,綜合各種考量,讓他做出了與前後任皇帝完全不一樣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