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資料照
撰文/葉耀元(新新聞)
媒體報導說現任總統馬英九正在規畫出訪友邦的行程,最快三月底會成行。
我國元首出訪友邦,乍聽之下並無不妥;但如果仔細想想,在一月十六日的大選結束之後,國民黨已確定失去總統與立院多數的寶座。是此,現在的馬英九政府已然成為所謂的「看守政府」(caretaker government)。
什麼是看守政府?看守政府的精神又是什麼?或許我們更該問的是,我們的看守政府應該出訪友邦、進一步拓展外交嗎?無論是總統制、半總統制,或是內閣制的國家,都存有看守政府的慣例。顧名思義,看守政府就是舊政府在大選結束之後代替新民選政府管理國家機器,直到新政府就任之前。
是此,看守政府就是負責在這段空窗期代為管理政府。在總統制與半總統制國家,通常在大選結束至新政府(總統)就任之前會有個把月的空窗期;而在內閣制國家,則須等待國會組成新的政府,時間可橫跨數個月甚至超過一年。
然而民主政體的核心價值,就在透過選舉來將行政權與立法權託付予民選政府。也就是說,當新的大選結束之後,新當選的政府理當代表最新的民意,並以其為基準來制定行政方針,這也正代表著舊政府(或落選政黨)不再具有民意基礎,也就不應該執行或制定任何新政策、或改變現行的行政方針。看守政府的目的只是在於:確保政府機器不致於空轉,而造成百廢待舉的窘境。
由此觀之,馬英九政府的外訪行程,處處都跟看守政府的精神相矛盾。在蔡英文確定當選新總統之後,國民黨與馬英九政府就不再具備民意基礎,也就不應該採取任何手段去改變國家的政策方針或進行任何可能改變現狀的國際交流。這些事情都應該等到五月二十日蔡英文就任新總統之後來進行,而國民黨政府現在應該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再等待。任何為了個人定位而採取的作為都會傷害看守政府的精神。
如果要根本解決這超過四個月的行政空窗期,則應該改變現行的憲政慣例,讓新總統提前就任(如二月一日或三月一日),但這涉及憲法規定的總統任期,需要修憲。
或者,將總統大選推遲至過去的三月二十日左右,以縮短看守內閣的任期。如此才能透過憲政制度來限制看守政府的行政自由度,也確保政府具備最新的民意基礎。
(更多文章請見1512期《新新聞》,或參考新新聞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