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寶寶出生「少1顆蛋蛋」恐跑去7部位 過青春期才發現「建議切除」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衛教,若到小學才發現隱睪症,隱睪發育通常會變差。(示意圖/資料圖)

▲花蓮慈濟醫院衛教,若到小學才發現隱睪症,隱睪發育通常會變差。(示意圖/資料圖)

您的寶寶有「缺蛋危機」嗎?泌尿科醫師提醒,嬰孩6個月大之前,父母可以觀察睪丸是否有自然下降,如沒有摸到恐是「隱睪症(Cryptorchidism)」,有可能會跑去「7個部位」,建議最晚在1歲半以前考慮手術!

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說明,正常來說,睪丸發育過程是「一開始是在肚子裡面形成,隨著發育的階段慢慢地下降到陰囊中」但受到先天(主要是與基因有關)與後天性的影響,有些人的蛋蛋就這樣位移了,約1%的男嬰出生即患隱睪症,男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畸形之一。

顧芳瑜表示,移位的蛋蛋很有可能跑到「陰莖根部」、「鼠蹊部」、「陰囊旁邊」、「大腿鼠蹊」、「肛門附近」、「腎臟旁邊」或是「在另一側的陰囊裡」,80%用手摸可以找得到,20%需要靠影像學(如腹腔鏡、超音波、核磁共振...)來尋找,當醫師確認找到隱藏的蛋蛋後,會拉下來到陰囊中固定,這個手術稱之為「睪丸固定術」。

花蓮慈濟醫院衛教,通常寶寶出生沒多久,小兒科醫師就能確定有沒有隱睪症,但有可能檢查不確實,讓部分隱睪症孩童到小學才發現,隱睪發育通常就已經變得很差。

顧芳瑜表示,有隱睪症史的病患,終身睪丸癌的風險都會比一般人高,13歲以前接受睪丸固定術,和正常人相比風險是約2倍,15歲以後接受睪丸固定術,和正常人相比風險是約5倍,如果過了青春期才發現隱睪症,醫師通常會建議直接切除睪丸,因為這類人本身罹患睪丸癌的風險較高。

不過隱睪症對於受孕能力的影響相對較小,單側隱睪的病患,有90%機率可以順利傳宗接代,雙側隱睪的病患,有33~65%機率可以順利傳宗接代。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71日 不提延押抗告剃光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