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當心!台灣人最容易被「中獎」、「免費贈禮」、「獨家優惠」話術詐騙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儘管半數的人有信心自己能夠識別詐騙,仍有73%的人容易忽略數位環境中的可疑訊息。(圖/Visa提供)

▲儘管半數的人有信心自己能夠識別詐騙,仍有73%的人容易忽略數位環境中的可疑訊息。(圖/Visa提供)

當心成為詐騙受害者!數位支付公司 Visa今(29)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詐騙話術》顯示即使是擅長科技的消費者,網路犯罪份子依然能從中找到漏洞,儘管半數的人有信心自己能夠識別詐騙,仍有73%的人容易忽略數位環境中的可疑訊息。

數位詐騙層出不窮,消費者經常收到「提供免費贈禮」、「要求立即提供個人訊息」否則服務將立即中斷的電話、簡訊或電子郵件,這樣的手法持續成功引誘消費者上鉤。看似電力公司發來的服務通知,或恭喜你贏得某項產品的電子郵件,甚至是一封來自頂尖企業的錄取資訊,詐騙幾乎潛伏在我們數位生活中每一個可能的接觸點。

Visa台灣區風險管理負責人沈玫芳表示:「數位優先之下,瞭解詐騙語言是越來越必要。詐騙集團在話術與手法上日新月異,任何人都有可能受害。瞭解詐騙語言有助於預防全球犯罪,幫助消費者識別詐騙語言更是重要的一環。」

Visa並在2022年委託研究人員在英國進行了一項首創的語言學分析,揭露網路犯罪份子在簡訊中常用的詐騙話術。研究顯示87% 的詐騙資訊最常見的是誤導消費者產生疑問或促銷誘惑,其次是要求消費者採取相應行動。台灣消費者則最容易受免費贈品(41%)誘惑,或資安風險如密碼被盜用誤導(40%)受騙。

數位詐騙受害者往往付出高昂代價。根據刑事警察局統計,2021年因詐欺受騙的財物損失高達新台幣近60億元,創近5年來新高。網路拍賣類型詐騙更連續三年居詐騙案之冠,從2020年至 2022年,平均案件數破6千件。

Visa針對全球18個市場中6,000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不肖份子多利用消費者對認知和實際行動間的落差進行詐騙。其中關鍵包含:

認為他人更容易受騙:消費者普遍認為自己對詐騙訊息上有足夠的警覺心,但絕大多數人(90%)會擔心朋友或家人受騙,類型包括要求驗證帳戶的電子郵件或簡訊、通知銀行帳戶透支,或通知贏得線上購物網站的禮品卡或商品。台灣消費者認為朋友或家人最容易受到簡訊詐騙(65%)。最容易詐騙成功的標題瞄準會讓消費者感到興奮的事物,台灣消費者最常被在「限定期間」內回應(51%)或「免費贈禮」(46%)等關鍵字詐騙。

誤判資訊真實性:有超過八成(81%)受訪者以錯誤的資訊來辨別資訊真偽,其中 46 % 包含公司的名稱與標誌。消費者應透過檢查帳戶密碼,或與公司過去的互動溝通這類難以模仿的細節來識辨詐騙。

忽略明顯細節:報告顯示,只有60 %的受訪者會確認資訊是否來自可靠的電子郵件地址, 而不到一半的消費者(47%)會檢查電子郵件是否有錯字。

加密貨幣用戶相對更謹慎:加密貨幣用戶更擅長辨識潛在詐騙。相較於非加密貨幣用戶(37%),近半(49%) 的加密貨幣用戶會檢查帳戶資訊,以確認訊息的真實性。

Visa建議消費者在點擊任何連結前,可多花幾秒鐘識別詐騙集團話術,幾個簡單卻有效的方式包含:保護個人資訊、勿點選不明連結、開啟簡訊或電子郵件帳戶消費即時通知、撥打公司電話或信用卡和簽帳卡背面的電話號碼,而非電子郵件或簡訊中提供的不明號碼。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李多慧遭跟騷不敢回家 現身新北婦幼隊報案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