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英文老師談學生手機成癮 他分析5狀況:家長不該當孩子人生場邊評論員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蔡依橙建議,家長先看看自己每天平均使用手機多久。有這個基準,再去評斷孩子會比較好。(圖/資料照)

▲蔡依橙建議,家長先看看自己每天平均使用手機多久。有這個基準,再去評斷孩子會比較好。(圖/資料照)

近日高中補習班英文老師「楊陽英文」粉專撰文提到「學生手機上癮嚴重程度已經惡化到,我腦子不知道多少次在想,是不是要由政府立法介入的可能。」引發討論,醫師作家蔡依橙對此表示,這是個系統性問題,每個家庭應該都有不同的狀況;他也說,在孩子的人生賽局,我們做家長的,就是要打「輔助」,而不是場邊評論員。這當然不容易,但人生的事情本來就很少是容易的。

蔡依橙在粉專「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寫道,不少朋友轉一位英文老師談手機成癮的文章,問他的看法。他說,這是個系統性問題,每個家庭應該都有不同的狀況,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切入。

1. 我們家長先看看自己每天平均使用手機多久,我的數據是平均 4 小時,我在慢跑的時候會用來看 Netflix,吃飯的時候看 YouTube 追蹤國際新聞評論,健身的時候也會記錄課表,開車的時候會用來導航,人在外面的時候用這個回 email 跟處理公事,常看五個國際新聞 App。有這個基準,再去評斷孩子會比較好。

2. 認識你孩子的狀況,絕大多數的孩子,進了國高中,分數經常是 70 以下,甚至 30-40 的都不少見,然後每天考試跟發考卷,都是挫折。如果有一個休閒工具,不會評判他,會提供他想要的東西,讓他從真實世界暫時脫離,是你是我,也一樣會這麼做。

就像明明有重要的論文要寫、重要的簡報要做,但打開電腦時,是不是就不自覺地看看 Instagram、Facebook,朋友們過些怎樣的生活。

是手機讓人成癮,還是現實世界的挫折逼人成癮。如果是後者,我們要很慶幸,孩子不是選擇香菸、酒精,甚至各種藥物濫用。而是手機。

3. 你當然可以用家長威嚴,要求他收起來,限制使用時間,甚至沒收。但如果系統性問題沒有改變,他一定會去找其他的替代物,而到時候,我們家長會不會知道,他們願不願意跟你說,事情是不是還來得及補救,就很難說了。

4. 是我的話,我會不提手機這部分,而是跟他們聊聊最近的生活近況,哪些事情困難、哪些事情困擾、有什麼我們能幫忙的。

正向的部分,我會跟他們分享我是怎麼用 Messenger 溝通,對個人、對群組的說話禮儀,以及呈現不同事物時,要怎麼選擇使用文字、圖片、影片,以求高效溝通。

然後分享一些自己在看的 YouTube 影片到家庭群組討論。我們認為有資訊價值的影片,他們點閱幾次後,他的帳號,自然會推類似的有資訊價值的影片給他們,讓他理解到,YouTube 不是只有在看爽跟娛樂的,這是重要的資訊來源之一。

我太太則是會跟孩子聊 Netflix,認識孩子喜歡看什麼動漫,他們喜歡什麼,家人彼此的理解也更多。
有些童書,小孩沒時間看,反倒是我會自己先讀過,再跟他們說與討論,然後孩子才拿去讀。像是之前分享的這些,事實上都是我先讀的。只有透過這樣,孩子才能親自體會,原來書可以乘載的知識深度更多,影片拚快跟視覺化,但思考深度書本很不錯。

5. 成癮的確有其生理機制,但在前期,社會心理問題的比重相當大。我會從這個角度去切入。
舉個例來說,如果你的孩子說:我再背也沒用,上次試過了,60 就是只能變 65,根本不可能上 90,而且我一直背一直背,還沒精熟,就已經下一課,一切又重來。但我看手機,至少同學聊什麼我會知道,而且我看影片可以讓我比較能繼續待在學校跟補習班裡,不然真的好痛苦。

請問你怎麼回答、怎麼做?孩子或許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這麼說,但他的人生可能就是卡在這邊。
如果這樣的孩子,你沒收他的手機,親子關係是更近還是更遠?

蔡依橙表示,正是因此,他會建議不是從手機的角度切入,而是全人生評估與協助。結論:在孩子的人生賽局,我們做家長的,就是要打「輔助」,而不是場邊評論員。這當然不容易,但人生的事情本來就很少是容易的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