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雅馨
▲康軒卻被踢爆自然教材將馬鈴薯寫成中國用語「土豆」。(圖/翻攝康軒出版社)
許多國中小學生都會使用康軒出版社教材進行學習,不過近日康軒卻被踢爆自然教材將馬鈴薯寫成中國用語「土豆」,教育部長潘文忠17日出席立法院教文委員會質詢會議時驚訝直言「我們審查不可能通過這個」,當日下午康軒出版社也出面道歉了。
康軒國一下冊生物課本「3-2生物的命名與分類」,在「自然暖身操」圖文不少師生驚見「土豆=馬鈴薯」,由於土豆說法在中國被當成馬鈴薯,因此引來各界爭議,教育部長潘文忠接受質詢時更是表示「我們審查不可能通過這個,怎麼可能用中國用詞呢?」、「如果是教育部國教院審定的教科書,一定是用我們國家常用的慣用詞,出版社若有誤寫也會糾正」。
▲「土豆=馬鈴薯」近一週熱門關鍵字。(圖/網路溫度計)
不過從《國語辭典》土豆用法解釋來看,土豆不僅代表豆科「落花生」、「花生」、「葫蘆茶」別名,其實也代表茄科「馬鈴薯」、「洋芋」別名,讓不少PTT鄉民納悶表示「所以土豆到底是什麼,有掛嗎?」
許多鄉民對此紛紛表示,「我只知道我小時候從來沒聽過土豆=馬鈴薯」、「基本上花生台語發音是土豆,所以台灣很少人用土豆叫馬鈴薯」、「馬鈴薯那麼大顆是豆在哪裡啦?」、「土豆是花生,土豆還有一個用法就是『子彈』」、「在台中是指子彈吧」、「台中的話就慶記」。
對於「土豆=馬鈴薯」中國用語爭議,17日下午康軒也緊急回應,「我們生活中使用的一些不同語詞,講的都是同一事物,例如:土豆,也可稱為『落花生』、『花生』、『馬鈴薯』,讓學生了解『學名』對於溝通的重要性」,康軒在該教科書第77頁右下角也明確指出,「馬鈴薯、花生都常被稱為土豆,但兩者是不同的物種」。
此外,康軒教師備課用書補充欄位則提及,「台灣閩南語的土豆指的是花生(Arachis hypogaea),中國則是慣稱馬鈴薯為土豆(Solanum tuberosum),兩者是不同的植物」,強調「生物學上的命名法則,就是要盡量避免俗名所造成的誤解」,預計修訂內容未來將依照《教科圖書審定辦法》規定之行政程序進行送審,對於造成中國用語疑慮也深感抱歉。
從《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來看近一週「土豆=馬鈴薯」聲量趨勢,可見4月14日馬鈴薯被稱為土豆的消息曝光後就被網友挨轟是中國用語,當日網路聲量388筆;4月17日除了教育部長潘文忠在接受質詢時表示「我們審查不可能通過這個,怎麼可能用中國用詞呢?」,康軒出版社也緊急出面回應,當日網路聲量直接衝到17,311筆高峰。
從近一週「土豆=馬鈴薯」熱門關鍵字也可見馬鈴薯、土豆、花生、洋芋、中國、用語、康軒、生物、教科書、教育部、潘文忠、辭典及子彈,土豆在台灣被稱為花生、在中國則被稱為馬鈴薯、洋芋,這次在康軒生物教科書出現「土豆=馬鈴薯」被認為是中國用語,不僅教育部長潘文忠強調會進行糾正,《國語辭典》仍註明可解釋為馬鈴薯也引發軒然大波,甚至被鄉民們表示在台中可用作「子彈」,在網路上掀起熱烈討論。
▲「土豆=馬鈴薯」近一週聲量趨勢。(圖/網路溫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