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新聞/綜合報導
大甲媽祖遶境每年都會停駕彰化溪州后天宮,不少當地村民會自發性的準備豐盛餐點,以「人力」挑到廟裡獻餐,就是為了感謝溪州后天宮建廟之初,大甲媽信徒伸出的援手。
▲為感念大甲媽信徒助重建后天宮,溪州村民自發性準備豐盛餐點挑到廟裡獻餐。
溪厝社區長者:「我們今天就是要來做福氣粿。」
走進教室戴上帽子和手套,這群平均年齡78歲的社區志工們一早就開始忙碌。8個人自成一個流水線,每個步驟講求精準,製作要獻給大甲媽的「福氣粿」。
溪厝社區長者:「這樣包起來,這樣一層,然後現在再包第二片。」
兩層月桃葉包成正方形再打結固定,這也是美味秘訣之一。
溪厝社區長者:「月桃葉很香,包起來粿很好吃。」
從「外包裝」月桃葉採摘清洗到手工切割樹梗製成繩子,甚至內容物原料鼠鞠採摘處理拌入糯米製成麵團,通通都是彰化溪州溪厝村長以及在地的阿嬤級志工們一手包辦。
溪厝社區長者:「澎起來這樣就好了。」
▲溪州特有遶境美食「福氣粿」。
大火蒸煮50分鐘,軟Q外皮配上香甜花生內餡,唇齒留香。這一道溪州特有的福氣粿也是每年大甲媽遶境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即便做到腰酸背痛,阿嬤們也堅持要把心意包進粿裡。
溪厝社區長者:「包給(信徒)他們吃,(媽祖)就會保佑我們,讓我們身體健康。」
把福氣粿和豐盛飯菜放上扁擔,一肩挑起、人力運送,這就是溪州特有的「飯擔」文化。
記者孫宇莉:「最古早的飯擔飯菜,其實都是由附近村民自發性提供,裡頭隱含著溪州人對於大甲媽深深的感激之情。」
人力運送的飯擔來到溪州后天宮,依循祝壽大典前得茹素的傳統,準備素食餐點讓大甲媽的隨行人員飽餐一頓。
溪州后天宮副主任委員林佑順:「(溪州)媽祖廟是歷史很久了,但是那時候濁水溪氾濫,(廟宇)常常都被沖毀,要再重建廟的時候就請一尊大甲媽,60多年前就來這邊,我們溪州也承蒙大甲媽祖信徒,大家添香油錢,很幫我們廟的忙,今天才有這間廟。」
全盛時期飯擔多到得在廟外排隊,後來才改由后天宮統一準備,但溪州人和大甲媽的不解之緣仍隨著一年一度的飯擔盛宴延續至今,而在雲林元長同樣有出自在地婆媽之手的遶境限定美食。
元長無極聖殿志工:「這個啊,這個就是龍葵。」
▲雲林元長遶境限定美食「龍葵粥」。
鄉間小路來回搜尋,鎖定民宅圍牆外自然生長的「黑哩ㄟ」,也就是龍葵。清洗備料後,起鍋倒入麻油、薑絲煸出香氣,接著加入龍葵、白米蓋上鍋蓋,20分鐘後美味的龍葵粥就大功告成。
元長無極聖殿副主委李泗濱:「這個龍葵外面買不到,龍葵也沒有人在種,顏(清標)董事長還有我們的鄭(銘坤)副董每次來到這都點名要吃這個(龍葵粥)。」
而土庫這一道雙糕潤同樣也被封為遶境必吃美食,每年遶境,老闆娘都會準備免費的雙糕潤給大甲媽信徒品嘗。
土庫雙糕潤老闆娘邱美娜:「今年準備的量有再增加,1000(份)以上。」
▲民眾們每年都會將對媽祖的虔誠放在一道道美食中供信徒食用。
將對媽祖的虔誠信仰凝聚在一道道美食之中,像是歡迎一年一敘的老朋友,也讓信徒一路「吃免驚」,因為女神所經之處通通都是「媽祖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