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陳慈鈴報導
▲謝金河分析,中國2大最敏感指標,真正代表「全世界需求快速降溫」。(圖/資料照)
馬士基執行長克萊爾(Vincent Clerc)最近造訪北京,並特別提到2023年中國疫情解封,這是今年世界經濟最大的期待,因為中國會釋放強大需求,為衰退中的經濟帶來曙光。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克萊爾從中似乎未見正向的能量,認為中國的消費者對未來很保守,大家並無揮霍的心情,還有70%的人資產都在房地產,礙於房地產前景不佳、美中對抗加劇,更加不敢消費,世界貨櫃運輸仍看不到強勁的反彈力道。
謝金河在23日在臉書指出,克萊爾的觀點似乎也和經濟日報香港特派員李春的看法互相呼應,提到李春在18日「北京暸望」以「通縮非典型,經濟有變局」,很委婉地探討中國正面臨百姓不敢消費,大家努力存錢的景象,「從他們兩個人的看法,可以看到第二季的世界經濟訊息。」
▲謝金河認為,解封後的中國經濟,沒有給世界帶來增溫的引擎。(圖/翻攝自謝金河臉書)
謝金河表示,今年升息後,美國消費力減弱,3月亞洲發往美國的海上貨櫃運輸量年減31.5%,這其中,中國的貨櫃量銳減逾40%,創下三年半新低。謝金河指出,觀察中國經濟有兩個最敏感指標,一個是貨櫃航運的通價,SCFI是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是中國集裝箱運價指數,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運價指數也以中國的指數為基準,從去年第四季迄今,除了地中海線運價跌幅沒有超過80%外,SCFI跌幅都超過82%,這是難以想像的慘烈。
謝金河說明,貨櫃運輸的運價可以代表中國的出口強度,另一個是散裝航運的波羅的海指數BDI,這個指數在2008年中國經濟最強大時,一度大漲到11793,今年3月最慘跌到530點,指數剩下最後高紀錄的5%左右,BDI運送的大宗物資,煤,天然氣,鐵礦砂⋯等,代表中國的內需。
謝金河表示,上述兩項航運運價慘跌,真正代表「全世界需求快速降溫」,而中國的內需消費及出口仍處於十分低迷的低檔。因此,謝金河認為,「看起來解封後的中國經濟沒有給世界帶來增溫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