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陳慈鈴報導
▲郭台銘透露不當傳統政治領袖原因,強調以1事實探索台灣未來。(圖/資料照)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近日積極備戰2024總統大選,希望能被國民黨徵召。對此,郭台銘今日在臉書發文,認為要在全球經濟、產業、科技中,尋找從中美衝突中解套的新動向,並提出2大策略。郭台銘也吐露「不當傳統政治領袖」原因,強調要以1事實來探索台灣的未來!
郭台銘表示,回看目前的中美衝突,大家應該還記得其中關鍵人物是美國前總統川普。台灣有人很喜歡川普,也有人很討厭川普,但應該没有太多人曾經近距離和川普互動,並且清楚看見川普對中政策的關鍵變化。「我是那少數得以穿過重重訊息迷霧接近川普、了解川普的人。」
郭台銘透露,他看到的,是川普強硬對待中國,最早發動的是貿昜戰,而川普的邏輯也很簡單:中國之所以能富有崛起,是因為在美國支持下(柯林頓主政時)加入WTO,然後發展出世界工廠 的角色,在製造方面取得壓倒性優勢,賺了大錢,而美國又提供了市場讓中國大賺特賺,中國等於是偷走了美國的利益而壯大,那麼兩個選擇:要嘛中國這時應該將利益還給美國,要嘛美國就拒絕再支持中國。
▲郭台銘今日在臉書分享,從中美衝突中解套的2大策略。(圖/資料照)
郭台銘分析,川普的手法剛開始是在貿易上,尤其以關稅手段逼壓中國。不過很快地,川普發現了這種作法必然要付出代價,那就是傷害了美國的消費者,引發了消費者的不滿。美國的幾大平價商號,都是靠從中國廉價進貨才得以獲利的,貿易戰提供成本,又轉換成貨品漲價,本來比較便宜就能得到滿足的消費者,此時當然有極大反彈。
郭台銘指出,重點在從選票考量上顯然不能得罪廣大消費者的川普,後來大轉彎,改成和中國打金融戰和科技戰,嚴格控管進入中國的資金,進而不准中國擁有與運用高科技,這個政策方向,後來就被拜登承接下來,一直執行到現在。
因此,郭台銘認為,如果明瞭了這段從貿易戰轉到金融戰與科技戰的過程,可以假設以下問題,第一、「貿易戰」會傷害美國消費者,那難道「金融戰」、「科技戰」就不會造成傷害嗎?答案當然是「會!這種作法當然傷害了以全球化為基礎的金融業和科技業的利益啊!」;第二、消費者被傷害了會反彈,那難道金融業、科技業被傷害了就都乖乖承受,完全沒有反應?答案當然是,「不可能!事實上,這就不只牽涉到美國的金融業和科技業,是全世界的經濟領域都飽受打擊,這此行業的有識之士怎麼可能不努力尋求新出路,降低受害、增加新機會?」
郭台銘強調,「這就是我不當傳統政治領袖,深入了解政治卻不被政治限制,從經濟、科技層面所見到的不同事實,要以這個事實,而不是政治上的刻板印象為基礎,來探索台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