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昨(5)日宣布,COVID-19不再構成全球衛生緊急事件;中國衛生官員表示,這將有助推動中國的貿易、旅遊、學術交流等更便利,但病毒仍然存在不能放任不管。
▲今年五一勞動節,從上海城市進出的流動數據都已經高於2019年的五一勞動節。(圖/中央社)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5日在記者會上宣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不再屬於「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
新華社今日報導,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認為,世衛的宣布最大的影響是對跨國交通、貿易、旅行的一些限制,將進一步減少甚至消除。
梁萬年說,中國的國際交往包括貿易、旅遊、學術交流等,都將有望減少此前因部分疫情防控措施帶來的不便。但他強調,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對疫情放任不管。只要疫情危害仍然存在,就還要繼續做好相關防控工作,繼續和全球各國緊密團結,共同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保護民眾健康。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今(6)日凌晨在微博發文表示,世衛的宣布代表「大流行已經過去,但病毒還會存在,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經同此冷暖」。
張文宏指出,今年五一勞動節,全國人民大旅行,從上海城市進出的流動數據都已經高於2019年的五一勞動節。中國醫院急診發熱就診病人比例雖略有上升,但仍遠低於A型流感流行期間的發熱就診比例。他說,監測中國的COVID-19病毒亞型也已經逐漸和國際流行的病毒亞型趨同,都是以XBB為主,嚴重程度沒有對醫療造成壓力。他說,所有經過的一切,都會讓人更好地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