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皮膚搔癢者應避開特定飲食。(圖/高敏敏授權)
許多民眾有濕疹、乾癬的問題,發作起來癢到令人厭世,如果吃了藥效果不彰,此時就應該注意可能是飲食加劇了皮膚症狀。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別人的蜜糖,可能是敏感族群的毒藥,10類「地雷飲食」平時能避就避,包括4種熱性水果。
高敏敏表示,造成膚質不穩定的隱形殺手可能是我們習以為常的飲食,如果皮膚症狀反覆治不好,就應該嘗試避開特定食物一段時間。
首先是熱性水果,包括芒果、荔枝、榴槤、龍眼等,這些在中醫的觀點屬於「發物」(易引起上火、生痰、發瘡、過敏的各種食物),易促進組織胺分泌,導致敏感搔癢。
其次是飽和脂肪,例如紅肉、加工肉、乳瑪琳及烤酥油等等,容易養成發炎體質。
第三是茄科類,像是茄子、甜椒、馬鈴薯、番茄等及其製品,由於含有「茄鹼」,可能讓部分族群產生不適症狀。
第四是甲殼類海鮮,因含螺旋狀結構蛋白,易使部分人發生過敏反應,如果一定要吃,烹調方式可改為蒸或烤,以減少這類蛋白。
第五類是甜點、油酥糕點、炸物,這些食物吃多極易引起發炎反應,加重皮膚敏感。
第六是發酵食品,因含有大量發酵粉,組織胺含量高,易引發身體過敏反應。
第七是麩質,若本身是過敏或乳糜瀉者,任何含有麩質的食物都應避免,像是大麥、燕麥、黑麥和小麥等。
第八是食物添加物,比方說看不到食物原形的加工食物包含的味精、人工色素,或添加來防止食物氧化、變質、腐敗的防腐劑。吃多易使身體慢性發炎,引發皮膚敏感。
第九是菸、酒,對身體具刺激性,易使皮膚反覆搔癢甚至加劇。
最後是補品,隨意進補藥材、牛樟芝、冬蟲夏草等補品,皆容易使皮膚燥熱。
▲皮膚過敏患者應儘可能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圖/高敏敏授權)
高敏敏呼籲單純飲食,注重食材均衡,多吃原形食物,尤其天然蔬果的植化素對人體有保護作用,可減少慢性發炎體質,天天吃各種顏色的天然食材就對了。吃好、睡好、放鬆心情同樣重要,避免過度勞累可減緩乾癬症狀。另外也要注重皮膚保濕,因為身體脫水會讓細胞的保水力下降,肌膚更加乾燥,容易敏感搔癢。
疲勞和壓力會導致免疫力下降,使肌膚惡化,臉容易看起來花花的,她建議維持充足睡眠之外,也應學習放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