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夜間出任務卻被俄國無人機發現 台灣志願軍:我被火砲追著打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評論

這篇文章描述了兩名台灣前?記者在烏克蘭東部的戰爭經歷。文章詳細描述了他們在前線的生活,包括守陣地、撿拾俄軍遺留物資以及面對夜間的裝甲車攻擊等。透過文章,讀者可以感受到前線的殘酷和兩位記者的勇敢和毅力。 文章呈現事實,揭露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黑暗。同時,作者也透過生動的描述讓讀者對兩位台灣記者產生共鳴,想像自己身處在他們身上。讀者也可以從中瞭解到烏克蘭戰事的局勢和經過,知道這場戰爭對當地人民的影響和身處其中的人的辛苦。 然而,作為一篇報導,文章也有一定的主觀性,比如作者對於被俄軍殺死的平民的描繪,讓讀者產生了更深刻的印象。此外,由於中國大陸的網路管制,讀者難以看到此篇文章。然而,這篇報導仍然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讓讀者無法忘記戰爭的真實性以及人們在其中所經歷的痛苦。

這篇文章描述了兩名台灣前?記者在烏克蘭東部的戰爭經歷。文章詳細描述了他們在前線的生活,包括守陣地、撿拾俄軍遺留物資以及面對夜間的裝甲車攻擊等。透過文章,讀者可以感受到前線的殘酷和兩位記者的勇敢和毅力。 文章呈現事實,揭露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黑暗。同時,作者也透過生動的描述讓讀者對兩位台灣記者產生共鳴,想像自己身處在他們身上。讀者也可以從中瞭解到烏克蘭戰事的局勢和經過,知道這場戰爭對當地人民的影響和身處其中的人的辛苦。 然而,作為一篇報導,文章也有一定的主觀性,比如作者對於被俄軍殺死的平民的描繪,讓讀者產生了更深刻的印象。此外,由於中國大陸的網路管制,讀者難以看到此篇文章。然而,這篇報導仍然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讓讀者無法忘記戰爭的真實性以及人們在其中所經歷的痛苦。

問答

Q1:文中提到的陳晞是哪軍的士兵? A. 俄軍 B. 烏軍 C. 美軍 正確解答:B. 烏軍 Q2:文中提到的裝甲車是哪國的? A. 烏克蘭 B. 俄羅斯 C. 美國 正確解答:B. 俄羅斯 Q3:文章中提到的路線是哪條公路? A. P65 B. P66 C. P67 正確解答:B. P66

Q1:文中提到的陳晞是哪軍的士兵? A. 俄軍 B. 烏軍 C. 美軍 正確解答:B. 烏軍 Q2:文中提到的裝甲車是哪國的? A. 烏克蘭 B. 俄羅斯 C. 美國 正確解答:B. 俄羅斯 Q3:文章中提到的路線是哪條公路? A. P65 B. P66 C. P67 正確解答:B. P66

圖、文/鏡周刊

烏軍準備發動春季大反攻之際,Cai(右)與陳晞(左)離開烏克蘭戰場,5月底返台。返台隔日,他們在台北街頭接受我們專訪拍攝,面對鏡頭,還有些不習慣。(圖/鏡周刊提供)

▲烏軍準備發動春季大反攻之際,Cai(右)與陳晞(左)離開烏克蘭戰場,5月底返台。返台隔日,他們在台北街頭接受我們專訪拍攝,面對鏡頭,還有些不習慣。(圖/鏡周刊提供)

10月,二人繼續沿P66南下推進,沿途常見俄軍侵略痕跡。Cai有次開車走錯路,見路邊屍體橫七豎八,「我印象最深,有個平民是跪姿、手舉起來、往後躺的。那種感覺…就好像他已舉雙手投降,還是被殺掉。」烏軍反攻捷報連連,他們隨軍抵達烏克蘭東部農村克羅赫馬利涅(Krokhmal'ne)時,並未經歷激烈作戰。

敵陣僅百米 火砲紛落

大多時間,二人負責守陣地。防守時,他們曾發現俄軍遺留的整箱彈藥,也撿過俄軍野戰口糧,眾人一致認為俄軍口糧比烏軍的好吃。有時兩軍陣地快要接壤,無人機或偵察部隊曾回報:俄軍據點僅在100公尺之外。

白日之下與俄軍短兵相接,算家常便飯。Cai最恐懼的,是夜半駛來的裝甲車。

10月底至11月,他們沿P66公路往南打,彼時烏俄兩軍仍對峙於盧甘斯克州諾沃謝利夫斯克。一晚眾人準備歇下,一輛俄軍BMP(步兵戰鬥車)無預警朝他們移動。Cai原已在戰壕內就寢,聽見從遠而近、密集的「篤篤篤篤篤」聲,他意識到是俄軍裝甲車。

去年秋天,烏軍發動秋季大反攻,期間俘獲不少俄羅斯戰俘。圖為烏軍成員正在訊問俄羅斯戰俘。圖中藍色膠帶是識別膠帶,烏軍多用藍、黃、綠色,俄軍多用紅、白色。(圖/鏡周刊提供)
▲去年秋天,烏軍發動秋季大反攻,期間俘獲不少俄羅斯戰俘。圖為烏軍成員正在訊問俄羅斯戰俘。圖中藍色膠帶是識別膠帶,烏軍多用藍、黃、綠色,俄軍多用紅、白色。(圖/鏡周刊提供)

「我猜,俄軍可能不知道我們在這邊,半夜裝甲車開過來,我拿機槍出去打,可是機槍打不穿(裝甲車)。」Cai沒料到裝甲車朝他駛來,「BMP竟然倒車,往我推過來。我看見車上的砲,怕對方開砲,我像狗一樣,趕快爬回我的壕溝。」那晚,俄軍並未對他發動攻擊,他至今想不明白確切原因。

兩軍僵持,他們沒再往南推進。今年3月,在諾沃謝利夫斯克前線,陳晞其他隊友奉派去前線換班。儘管這是夜間行動,還是被俄軍無人機發現。「火砲落下來。一開始,火砲距我一到200公尺,漸漸愈來愈近,50公尺、30公尺,最後火砲追著我們。那時我們已經管不了隊形了,一路朝陣地跑。」

「那晚沒有月亮,伸手不見五指。火砲一直打,落在我們旁邊,我一直跑,一直跑,一不小心,掉進一個巨大彈坑裡。」失足墜坑時,一枚火砲在陳晞身側炸開,「火光直接往我噴射。我覺得我要死了。」他抬起頭發現自己竟然沒死,想起一名隊友落隊了,怕對方被炸死,他狂吼隊友名字,發現隊友就在他身邊,原來兩人摔入同一巨坑。陳晞拉隊友爬出坑、跑回陣地。這一晚,隊裡無人死亡,但有3人負傷。

 

為隨時反擊 著裝入睡

在西方強力軍援下,烏克蘭去年秋天發動絕地反攻,一鼓作氣收復約40%戰爭失土。只是隨著入冬降雪,烏軍推進速度趨緩,陷入僵持苦戰。前線惡寒汙糟,他們常睡在壕溝的雨雪泥沼裡,常在泥漿中打滾吃土,陳晞曾整整一個月沒洗澡。一晚,他們來到剛收復的俄占區,陳晞覓得一處俄軍挖的壕溝,正準備躺進去,發現溝裡盡是俄軍遺留的屎尿。天色已暗,他累到無法再挖另條壕溝,索性直接躺進樹林泥巴地。他自稱怕死,總是穿著裝備睡覺。

「不管多冷,我都不用睡袋。這八個月來,我睡覺絕對不脫裝備。」陳晞說,夜裡多數同袍會脫下裝備,把身體塞入睡袋保暖,但他習慣穿著裝備,直接躺進戰壕。他不介意半夢半清醒,「如果脫掉裝備,睡夢中被敵人攻擊,你會反應不及。我穿著裝備睡覺,如果被攻擊,我槍一拎,就可以反擊。」

離開烏克蘭後,陳晞在社群媒體回顧自己的戰場故事,有人留言讚他英雄,他回應:「真正的英雄不是還在前線作戰,就是已經長眠。」圖為他出任務時持M4A1步槍、配備M320槍榴彈,任務地點至今不能透露。(陳晞提供)(圖/鏡周刊提供)
▲離開烏克蘭後,陳晞在社群媒體回顧自己的戰場故事,有人留言讚他英雄,他回應:「真正的英雄不是還在前線作戰,就是已經長眠。」圖為他出任務時持M4A1步槍、配備M320槍榴彈,任務地點至今不能透露。(陳晞提供)(圖/鏡周刊提供)

陳晞又細數平日身上裝備,「我要背一般步槍、步槍彈藥、槍榴彈彈藥,還要幫忙背火箭彈。」他體重約65公斤,進行戰備任務或行軍時,平均全身裝備重量遠超過40公斤。

為省行李重量,他幾乎不帶個人用品,「鋼杯、瓦斯罐要幾百公克,睡袋一公斤,我都不帶。」他甚至不帶口糧,只吃體積小、高熱量的巧克力和能量棒。他把行李壓縮到最少,但隨身帶著一只包,「我有一個小包包,裝著證件、充電線、盥洗用具,如果我受傷送醫,隊友可以直接拿小包給我。」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烏克蘭戰場歸來4】麻醉醒來發現紗布纏腳 「看群組才知道我被截肢」
【烏克蘭戰場歸來5】古來征戰幾人回 志願軍見媽媽落淚:「我就是媽寶」
【烏克蘭戰場歸來1】轉角遇到一隊俄軍 台灣志願軍趴斜坡後躲過一劫

#俄烏戰爭最新消息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法院邀請考試院正副院長、委員進行詢答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