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顯示兩國意識到外交努力舉足輕重,不希望關係被定義為公開敵對,但暫時和解不足以克服雙方嚴重猜疑。
▲布林肯(左)在北京會見習近平(右)35分鐘,此舉可能讓美中兩國的對立關係暫時和緩。(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問中國第2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習近平35分鐘。習近平開場致詞時說,布林肯此行與中方外交高層會談「坦誠深入」,雙方同意落實他和美國總統拜登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島會晤達成的共識,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取得進展,「這很好」。
紐時報導寫道,美中在台灣地位、中國拓展軍事版圖、先進技術發展、俄烏戰爭及人權等議題上立場相左,卻又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拜登與習近平身為兩國領袖,面對其他國家要求美中緩和對彼此日益強硬的姿態,壓力愈來愈沉重。
美中關係受棘手議題困擾多年,高層外交能否改變雙邊關係軌跡,仍待解答。但美方官員說,希望這類高層會談至少能讓雙方更清楚知道彼此意圖,防止誤判。
習近平會見布林肯時說,國與國交往「總要相互尊重、以誠相待」,希望布林肯此行能為穩定中美關係「多發揮積極作用」。
布林肯接著表示,過去每次會談他都強調「高層直接往來與持續溝通」必要性。華府近期指責北京在這方面存有缺失,布林肯舉例說,他與幕僚和中方會談時敦促開闢對防止危機至關重要的兩軍溝通管道,卻遭中方回絕。
布林肯是2018年以來首位訪問北京的美國國務卿。過去6年美中關係不斷惡化,處在數十年來最低點。五角大廈今年2月初公布一顆中國高空偵察氣球飛越美國,美軍出動戰鬥機擊落。這次事件導致美中緊張加劇,布林肯出訪中國行程臨時喊卡。
▲美國在領空發現中國間諜氣球,導致布林肯原定的訪中之旅喊卡延後。(圖/AP/CHASE DOAK授權)
布林肯2月中旬在慕尼黑安全會議(MSC)場邊告訴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華府認為北京考慮在俄烏戰爭中支援莫斯科重要物資,導致美中關係更為緊繃,中國以凍結部分重要外交往來、加強反美言論回應。
布林肯訪問北京延後4個月成行,分別會見習近平、王毅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美國國務院形容,布林肯和中方討論「坦誠、實質且具建設性」,強調美國將負責任管控競爭,避免美中關係演變成衝突,且將氣候變遷、糧食安全列為雙方潛在合作領域。
每次會談前,美方外交官都說不期待美中關係突然有戲劇性突破,而是著重嘗試重建近幾個月毀壞的多條溝通管道、加強兩國間簽證與班機往返等低敏感議題協商。
雙方同意未來幾個月嘗試處理上述議題。依規畫,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及總統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等高層即將訪問北京,秦剛預定應布林肯邀請訪問華府。
紐時報導分析,布林肯此行可能暫時防止美中關係惡化。但觀察家表示,兩國還要更努力才能克服壓抑雙邊關係的猜疑。
康乃爾大學教授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表示,希望北京會談刺激美中政府形塑管理雙邊關係的原則性架構,以便把競爭限制在可接受範圍內、為美中利益重疊的協同作為營造更多空間。
報導寫道,習近平決定會見布林肯意味中國對美中緊張加劇感到不安。中國經濟惡化、習近平亟欲塑造國際政治家形象,都可能是北京希望美中關係回穩的理由。習近平若出席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可能和拜登再度會面。
▲習近平11月是否出席APEC領袖峰會,成為國際焦點。(圖/翻攝自新華網)
華爾街日報報導,布林肯會見習近平展現美中設法防止關係繼續探底,但兩國在國際上競爭很可能破壞暫時和解。
從美國支持台灣、對中國實行科技出口管制到北京與莫斯科關係緊密,美中在這些導致雙邊關係惡化的敏感議題上沒有明顯突破,拜登政府預設建立美中軍事溝通管道因應台灣周邊突發事件的關鍵目標也沒有實現。
布林肯會見習近平後坦言進展很難、需要時間,反映拜登政府想要的是美中加強溝通,防止歧見化為正面衝突。
報導提到,北京與華府往來的關鍵動機是中國經濟不穩、美國11月主辦APEC領袖峰會。根據美中官員說法,中方期待習近平與拜登盛大會面,但美中緊張關係持續緩和可能充滿挑戰。
中方擔心拜登政府預計下令限制美國對外投資半導體與其他多項先進技術。外媒近期披露中國加強在古巴蒐集美國情報,以致美中摩擦加劇。參選台灣總統的副總統賴清德未來幾個月預計出訪過境美國,考驗北京忍耐限度。(中央社紐約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