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洗刷行人地獄汙名!禮讓行人新制6/30上路 斑馬線有人不論遠近須停讓

評論

這篇文章報導了交通部和警政署新修訂的道交條例,將於6月30日實施,強制要求駕駛人對未停讓行人、拒檢稽查逃逸者和散落物掉落等6項違規行為進行道安講習。文章解釋了新加強的行人優先的規則,包括「路口不停讓」取締新措施,要求駕駛人在有劃設行穿線的交岔路口遇到行人時要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否則將被舉發。此外,對於未劃設行穿線的交岔路口,駕駛人同樣需要讓行人穿越馬路。這項新規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交通安全和行人保護。然而,對於駕駛人而言,將需要更加注意和遵守交通規則。相關部門也需要加強宣導和執法力度,確保新規則能夠有效實施。

這篇文章報導了交通部和警政署新修訂的道交條例,將於6月30日實施,強制要求駕駛人對未停讓行人、拒檢稽查逃逸者和散落物掉落等6項違規行為進行道安講習。文章解釋了新加強的行人優先的規則,包括「路口不停讓」取締新措施,要求駕駛人在有劃設行穿線的交岔路口遇到行人時要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否則將被舉發。此外,對於未劃設行穿線的交岔路口,駕駛人同樣需要讓行人穿越馬路。這項新規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交通安全和行人保護。然而,對於駕駛人而言,將需要更加注意和遵守交通規則。相關部門也需要加強宣導和執法力度,確保新規則能夠有效實施。

問答

Q1:交通部認為,駕駛人要強制接受道安講習的原因是? A:未停讓行人駕駛、拒檢稽查逃逸者等違規行為。 Q2:警政署預計何時起實施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不論遠近,駕駛都要停讓的規定? A:6月30日。 Q3:新制路口不停讓行人取締原則的要求包括哪些情況? A:針對「有劃設行穿線的交岔路口」和「未劃設行穿線的交岔路口」,當行人在路邊或已進入斑馬線範圍內時,汽、機車都應立即暫停讓行人先通過路口。若不暫停讓行人先過,而搶先通過,就會被舉發。

Q1:交通部認為,駕駛人要強制接受道安講習的原因是? A:未停讓行人駕駛、拒檢稽查逃逸者等違規行為。 Q2:警政署預計何時起實施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不論遠近,駕駛都要停讓的規定? A:6月30日。 Q3:新制路口不停讓行人取締原則的要求包括哪些情況? A:針對「有劃設行穿線的交岔路口」和「未劃設行穿線的交岔路口」,當行人在路邊或已進入斑馬線範圍內時,汽、機車都應立即暫停讓行人先通過路口。若不暫停讓行人先過,而搶先通過,就會被舉發。

交通部日前表示,配合道交條例修正案,新增未停讓行人駕駛、拒檢稽查逃逸者,要強制接受道安講習。警政署今(21)日晚間說,30日起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不論遠近,駕駛都要停讓。

6月30日起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不論遠近,駕駛都要停讓。(圖/中央社)

▲6月30日起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不論遠近,駕駛都要停讓。(圖/中央社)

為擺脫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16日預告修法,未來只要是不停讓行人、拒絕攔檢稽查和逃逸、一般道路裝載散落物掉落等6項違規,除罰款外,將強制接受道安講習,新制預計6月30日上路實施。

針對近日跨部門共識訂定「路口不停讓」取締新措施,只要行人綠燈穿越斑馬線時,不論距離遠近都要讓行。警政署今晚證實表示,將由交通部發布,預計6月30日施行,近期將加強相關宣導。

據了解,新制路口不停讓行人取締原則,針對「有劃設行穿線的交岔路口」部分,若行人尚未進入斑馬線範圍內,但汽、機車行近斑馬線時,行人站立於路邊且距斑馬線邊緣1公尺範圍內,且欲穿越馬路時,駕駛人就應依規定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若駕駛人未立即暫停讓行人先過,汽車前懸(即車頭)或機車前輪再進入斑馬線範圍內,就應舉發。

其次,行人已進入斑馬線範圍內時,汽機車行近斑馬線,不論行人位於車輛的近端或遠端,汽、機車都要立即暫停讓行人先過;若駕駛人未立即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汽車前懸或機車前輪再進入斑馬線範圍內,同樣應舉發。

針對「未劃設行穿線的交岔路口」部分,汽機車行進交岔路口,遇有行人站立於路口處且欲穿越馬路,或行人已進入路口時,汽、機車都應立即暫停讓行人先通過路口;若不暫停讓行人先過,而搶先通過路口者,即應舉發。

警政署日前指出,目前不停讓行人先行的取締認定原則及應注意事項規定,依據「強化行人路權執法計畫」,若路口無人指揮時,車輛前懸已進入斑馬線且距離行人行進方向1個車道寬(約3公尺)以內,即為取締認定基準。

此外,路口有義警、學校導護志工等交通指揮人員指揮時,駕駛若不聽從指揮強行通過者,可直接認定舉發;警方以攔停舉發方式執行為原則,但若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例如駕駛強行或高速通過者,可直接舉發。

中央社
#東海女大生遇行人地獄亡
推薦專題

【#直播中LIVE】【20241122】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