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婦癌發生率第5名!5旬女停經1年「大姨媽」來竟子宮內膜癌 醫示警6症狀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醫師表示,子宮體癌中以子宮內膜癌最為常見,近10年有快速增加的趨勢。(示意圖/門諾醫院提供)

▲醫師表示,子宮體癌中以子宮內膜癌最為常見,近10年有快速增加的趨勢。(示意圖/門諾醫院提供)

熟齡女性注意!若停經又滴滴答答出血飄出異味,恐不是回春而是癌變。58歲的簡小姐在一年前停經,不料前陣子許久未見的「大姨媽」再次拜訪,本以為只是剛進入更年期身體還在動盪,不料出血的狀況滴滴答答將近2個月,擦拭時也發現帶有異味的分泌物讓她不安,於是到醫院做子宮內膜切片檢查,診斷為子宮內膜癌,所幸在醫師建議下進行手術分期治療,至今復原良好,又可以出門到處遊玩。 

依據國健署201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新診斷出子宮體癌個案3124名,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17人、年齡中位數56歲,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5位;2021年子宮體癌死亡人數為489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2.3人,為我國婦女癌症死因第10位。國健署表示,子宮內膜癌為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一種癌症類型,每年新診斷子宮體癌個案中有超過9成以上為子宮內膜癌。

收治簡小姐的萬芳醫院婦產科醫師林承翰表示,子宮體癌中以子宮內膜癌最為常見,近10年有快速增加的趨勢,好發於50歲至70歲之婦女,停經婦女又占多數;早期的子宮內膜癌常因停經後陰道異常出血,而停經前的婦女徵兆包括,經血莫名增多、月經出血期過長或不正常出血,此外,也有些病人同時伴隨有貧血、倦怠及下腹疼痛等症狀。

怎樣會導致子宮內膜癌?他說包括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與環境的改變,都是可能致癌原因之一;而肥胖、糖尿病、婦科癌症家族病史、未生育過、停經後使用雌激素賀爾蒙補充者,也都是導致子宮內膜病變的危險誘因。若民眾符合以上條件,建議定期接受經腹部或經陰道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厚度,當懷疑癌變時,則會進一步安排侵入式檢查,主要方式為子宮內膜搔刮術,以醫療用刮勺,刮取少許內膜組織進行病理分析,或是透過子宮鏡檢查藉由內視鏡確認病變位置及範圍。

林承翰提醒,任何年齡的陰道異常出血都應該提高警覺,千萬不可輕忽。且子宮內膜癌早期治癒率高,即使已轉移,手術後加上放射性治療以及抗癌藥物仍有不錯的治癒率,鼓勵有症狀的婦女積極的面對、儘早尋求醫療協助;若有服用治療乳癌用藥的病人,在使用半年至一年期間應至婦產科門診例行追蹤檢查。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AEC|2024 亞洲電子競技公開賽|英雄聯盟 - 總決賽 Day2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