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再熱1天!下週雨神來消暑「降雨熱區」曝光 7月下旬有颱風?仍得觀察

評論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台灣目前遭受高溫的情況,以及太平洋上的兩個熱帶擾動是否會發展成颱風的問題。氣象局表示,環境條件還不夠適合,需要持續觀察。此外,週一至週二太平洋高壓勢力會減弱,水氣會增多,有望帶來一些降雨降溫的效果。週二至週三水氣增多,尤其是中南部沿海地區會出現局部短暫陣雨,東南部恆春半島也有可能出現陣雨。而在未來13至15日,迎風面水氣會變多,東半部跟恆春半島短暫陣雨,西半部則會有雷陣雨。最後,氣象局表示七月下旬是否有颱風生成還需繼續觀察環境條件是否適合。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台灣目前遭受高溫的情況,以及太平洋上的兩個熱帶擾動是否會發展成颱風的問題。氣象局表示,環境條件還不夠適合,需要持續觀察。此外,週一至週二太平洋高壓勢力會減弱,水氣會增多,有望帶來一些降雨降溫的效果。週二至週三水氣增多,尤其是中南部沿海地區會出現局部短暫陣雨,東南部恆春半島也有可能出現陣雨。而在未來13至15日,迎風面水氣會變多,東半部跟恆春半島短暫陣雨,西半部則會有雷陣雨。最後,氣象局表示七月下旬是否有颱風生成還需繼續觀察環境條件是否適合。

問答

Q1:目前是否有熱帶擾動可以發展成颱風? A:目前環境條件還沒那麼適合,得持續觀察。 Q2:在週二及週三,台灣的氣象狀況會如何變化? A:水氣更多,尤其11號清晨到上午,中南部沿海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東南部、恆春半島不定時短暫陣雨。 Q3:七月下旬是否有颱風會生成? A:目前觀察低壓發展訊號沒這麼強,下週或許環境條件適合。

Q1:目前是否有熱帶擾動可以發展成颱風? A:目前環境條件還沒那麼適合,得持續觀察。 Q2:在週二及週三,台灣的氣象狀況會如何變化? A:水氣更多,尤其11號清晨到上午,中南部沿海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東南部、恆春半島不定時短暫陣雨。 Q3:七月下旬是否有颱風會生成? A:目前觀察低壓發展訊號沒這麼強,下週或許環境條件適合。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酷暑逼人,氣象局針對15縣市發布高溫燈號。(炎熱示意圖/資料畫面)

▲酷暑逼人,氣象局針對15縣市發布高溫燈號。(炎熱示意圖/資料畫面)

氣候炎熱,15縣市高溫警戒!中央氣象局持續針對花蓮等15縣市發布高溫警戒燈號,不過再熱一天,週一至週二太平洋高壓勢力減弱,水氣會慢慢增多有望降雨降溫。至於菲律賓海面的2個熱帶擾動,是否有機會發展成颱風?氣象局表示,目前環境條件還沒那麼適合,得持續觀察。

看更多新聞》暑假出國、極端氣候釀全台血荒!台中、高雄「急缺」血庫僅剩3.8天

氣象局預報員張承傳表示,週日(9)太平洋高壓勢力相對強加上台灣上空晴朗,仍是屬於炎熱天氣型態,除了新竹、南投、嘉義市,其他縣市都有36度高溫的機會,特別是大台北、中南部近山區平地還有花東縱谷,都要留意37度以上高溫。

看更多新聞》還在俄羅斯!普里格津神隱2週 傳8月帶瓦格納士兵們前往白俄

不過週一(10日)起,太平洋高壓勢力減弱,水氣也會慢慢增多,高溫情況會稍微下降些,午後雷陣雨範圍將擴大,西半部近山區平地都可能降雨,加上風向將轉東南風,東南部、恆春半島也會有局部短暫陣雨;週二(11)水氣及雲量增多,大部分地區溫度可降到33~35度左右,午後雷陣雨仍以山區為主。

氣候炎熱,15縣市高溫警戒!(圖/氣象局提供)

▲氣候炎熱,15縣市高溫警戒!(圖/氣象局提供)

週二至週三水氣更多,尤其11號清晨到上午,中南部沿海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東南部、恆春半島不定時短暫陣雨;週四到週六(13~15日)迎風面水氣多,東半部跟恆春半島短暫陣雨,西半部上午多雲到晴,午後會有雷陣雨。

至於七月下旬是否有颱風會生成?氣象局表示,高壓將減弱,範圍將北抬,台灣南邊轉為低壓的環境,南海到菲律賓都是一個大低壓環境,目前觀察低壓發展訊號沒這麼強,下週或許環境條件適合才有可能發展,仍得持續觀察。

未來一週降雨趨勢(圖/氣象局提供)

▲未來一週降雨趨勢(圖/氣象局提供)

氣象粉專「天氣風險WeatherRisk」則表示,週一到週五太平洋高壓勢力較偏北,受到高壓南緣的水氣及不穩定波動通過影響,東半部早晚有局部迎風面降雨,各地山區附近午後則容易有熱對流發展,由於風向大致為東南到偏南風,對流發展後有往平地擴展的機會,天氣狀況不太穩定,雖然高溫不像前幾天這麼炎熱,但是下半天務必要留意天氣的轉變,尤其在山區附近、河川溪流附近活動特別需要留意,聽到雷聲請入室內,以免發生危險。

預期下個週末仍然是午後對流容易發展的天氣型態,在太平洋高壓勢力偏北的這段時間,熱帶洋面開始轉為有利熱帶系統發展的環境,預估南海到菲律賓東南方這塊區域有機會發展出擾動等系統,不過是否有更強的系統出現仍待觀察,不需過早擔心。

#極端高溫!夏天消暑攻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