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兒童神經科主任李秀芬醫師鼓勵SMA病友定期回診,好好維持自己的運動功能。
台中女童小君2歲時確診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妹妹小函也在1歲時確診SMA。姊妹的母親表示,一開始發現小君走路不穩、容易跌倒,曾向醫師諮詢,但醫師認為孩子兩歲前腳踝或胯下關節還不穩固,走路不穩屬正常現象。然而,小君2歲後未見改善,經過骨科、神經科精密檢查後才確診SMA;妹妹小函出生後經檢查也確診為SMA的患者。母親一度震驚,幸好兩個女兒符合健保資格都能使用背針,目前運動功能維持良好。母親說,兩姐妹開始用藥後,肌力慢慢恢復,小君、小函都很喜歡跳舞,現在兩人都能進行簡單的舞蹈動作,全家出遊也不再是夢想。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兒童神經科主任李秀芬,兩姐妹的主治醫師進一步說明,SMA為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因為脊髓及腦幹的運動神經元退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肌肉萎縮、無力,最終導致病患行走或進食困難甚至死亡。
SMA治療關鍵在於及早用藥,且病友須搭配復健,才能維持肌肉功能。3年前,健保開放給付背針治療,目前有病友已經穩定治療超過兩年,病友的生活也因此不同,運動功能得以發展,許多從前做不到的動作現在都可以做了。
從無藥可醫到有藥可用,SMA的藥物研發是醫學上很大的進展。目前台灣有三個藥物上市,分別採背針、口服藥、基因治療等形式,背針是台灣健保給付的第一種用藥,打進脊髓腔內做最直接的治療,在國內跟國際上都有豐富的病友案例與臨床經驗;另一方面,口服是藥水的形式,跟其他口服藥一樣,需經腸道吸收發生作用。目前健保署是根據臨床實證和給付效益來決定擴增給付範圍,口服藥物可用在「2個月以上未滿18歲病患」,背針則是沒有年齡上的限制。
李秀芬醫師進一步表示,健保拓寬給付是令人振奮的消息,至今看見用藥的病人在穩定的治療下,狀況越來越好,對於未來更多病友用藥的成效是抱持期待的,也鼓勵病友定期回診,好好維持自己的運動功能。非常欣慰看到這樣的進展與改變,感謝健保署照顧SMA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