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都更除了頂加與一樓住店利益外,情感糾結特別不容易溝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老屋都更是近年台灣各地方政府最難推動的政策之一,經常因為2~3戶不同意,導致進度延宕!其實不願參與都更,總結大約有3大類型住戶,包括「頂樓加蓋(頂加)、一樓住店、情感糾結」,其中,又以「情感糾結」最難處理。
「頂加以及住店」不願同意都更原因,大多都源自於租金利益!以四樓公寓來說,五樓住戶擁有六樓頂加(約五樓面積1/2)來說,每月租金報酬率約為無頂加的1.5~1.7倍;而住店租金效益大約是一般一樓住家的2~2.5倍不等。
新北市住都中心董事長陳純敬接受媒體訪問表示,都更主要有「公辦都更」、「民(自)辦都更」兩大類。
「公辦都更」走的就是「權利變換」,依照所有權人(住戶)土地持有比例,有一定的計算公式,頂加部分,由於本來就是違建,並無土地持份,通常只能以拆遷費補助;住店部分,就以分回時,可以同樣再度選擇一樓店面方式溝通。
而「公辦都更」交由實施者(建商)處理後,若住戶認為分回利益不足,實施者同樣可與住戶簽訂私約,但這部分公機關就不會干涉。
「民(自)辦都更」部分,如果是開發商主導,分回利益則不是走權利變換,通常由開發商與所有權人自己溝通協調;若是所有權人自辦,無開發介入,分回方式則是所有權人自行溝通協調分配方式,利益全部歸於所有權人。
陳純敬指出,以「民(自)辦都更」來說,其實想要分回多一點面積,就是要所有權人自辦,但礙於專業,民眾往往會希望透過開發商整合,中心近年就推出服務,由中心擔任輔導角色,協助民眾自辦,排除專業及溝通協調等問題。
知名結構技師戴雲發曾多次向媒體表示,「921大地震(1999年)前建築法規嚴謹度較低,相較後期興建的房屋,相對有不少品質上的疑慮,而台灣處於地震帶,30年以上老屋也早已突破400萬大關,如果地震發生,建物耐震力卻不足,生命安全岌岌可危,建議民眾考量利益前,也要考量一下生命安全,畢竟沒命了,再多錢也沒辦法花。」
相較利益部分,「情感糾結」的狀況其實是都更最難解的問題,曾有一名不願參與都更的老嫗向記者透露,「這房子我跟我老伴生活一輩子了,年輕時一起打拚買的房子,前幾年老伴走了,但他晚上都會回來找我,要是這棟樓都更了,他要到哪裡找我?我也剩沒幾年了,希望想要都更的鄰居們跟政府可以放過我。」
老嫗此言一出,讓地方協助溝通的人員當場嚇個半死,據了解,後來鄰居們為了促使老嫗同意參與都更,除了博感情之外,也請了命理師,透過擲茭等方式,幫老嫗與逝去老伴溝通,最終獲得三允杯,老嫗才勉強同意,但她仍透露著不捨,鄰居們則以持續陪伴方式,讓老嫗心情得以放鬆。
其實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都更,新北市、台北市近年皆已通過代拆(俗稱強拆)條例,都更到最後階段,如果不同意戶若仍不同意,政府則會介入代拆,不過,由於台灣曾發生「苗栗大埔張藥房」、「北市文林苑」等抗爭事件,張藥房張姓屋主甚至因此落水身亡,目前政府處理代拆,仍相當謹慎。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請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