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人豪
721晚間台中天然氣接收站因廠區內安全儀控系統故障,影響台電大潭電廠、民營長生電廠等天然氣發電能力。不過還好這次是天然氣機組有快速起停特性,加上台電急調備援機組、儲能等輔助服務上場救援。但從這單一事件完全可見天然氣有多項來源、儲槽分散的必要性。
台灣天然氣接收站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區,原先僅有高雄永安、台中兩座天然氣接收站,再透過數十公里的海底管線跟陸上管線,來供應中、北部的天然氣發電廠;若中南部天然氣接收站或管線出現問題,將導致北部地區的天然氣供應不穩,影響北部天然氣發電能力,進而破壞全台供電平衡。
▲大潭電廠(圖/台灣電力公司)
北部的核一二廠,在運轉40年依法規如期停機之後,天然氣電廠將成為北部電源重要來源。為了穩定供氣區域平衡,桃園觀塘正在興建第三座接收站,以補足北部氣源供應能力,除了就近供氣給桃園大潭電廠,未來其他北部燃氣電廠也可就近支應,有助桃園、新竹的半導體先進製程用電無虞。
但在完成建設第三接收站以前,北部仍須依賴中南部天然氣支應,中油必須上緊發條避免類似偶發事件,導致輸氣中斷,進而產生如815錯誤斷氣導致大停電事件,導致近年辛苦的能源轉型政策功虧一簣。
未來除了加速完成第三接收站建設外,也應積極開發其他氣源供應,以配合北部燃氣電廠用氣需求。除此之外,也應增加天然氣進口來源以及儲槽天數,來減少國安風險,讓低碳排放且高效率的燃氣機組能夠成為實現淨零目標之重要過渡能源。
《作者簡介》鄧人豪,中山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