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捷運為何禁止飲食?主要不是為了環境整潔 2特殊情況可解禁

評論

這篇文章介紹了台北捷運的「禁止飲食」規定,並從防止小動物破壞線路、維持系統穩定的角度解釋了其背後的原因。此外,文中也提到如果旅客有哺集乳、服藥等生理需求,可以在詢問處或車站服務人員協助下進行。然而若不是緊急情況,在捷運車站或車廂內禁止飲食,違規行為將受到罰鍰。 台北捷運的「禁止飲食」規定不僅是維護車站環境的措施,更是保障車站設備的安全。雖然紐約、首爾和日本的地鐵沒有相同的限制,但各國的捷運系統可能有不同的設備建置,因此進行限制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台北捷運提出的做法,從保護線路設備、確保系統運作的角度考慮,相信能有效地維持系統穩定運作。 台北捷運在文中也特別提到了哺集乳室的服務,以照顧旅客特殊需要的需求。對於身體不適需要吃藥、血糖過低等情形,捷運公司也提供了進行服藥飲水的方式,避免旅客因身體原因在捷運車站或車廂內違規飲食。綜合來看,透過這些人性化的服務及限制措施,台北捷運公司希望能提供旅客更好的乘車經驗,同時也能維護系統運作的安全與穩定。

這篇文章介紹了台北捷運的「禁止飲食」規定,並從防止小動物破壞線路、維持系統穩定的角度解釋了其背後的原因。此外,文中也提到如果旅客有哺集乳、服藥等生理需求,可以在詢問處或車站服務人員協助下進行。然而若不是緊急情況,在捷運車站或車廂內禁止飲食,違規行為將受到罰鍰。 台北捷運的「禁止飲食」規定不僅是維護車站環境的措施,更是保障車站設備的安全。雖然紐約、首爾和日本的地鐵沒有相同的限制,但各國的捷運系統可能有不同的設備建置,因此進行限制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台北捷運提出的做法,從保護線路設備、確保系統運作的角度考慮,相信能有效地維持系統穩定運作。 台北捷運在文中也特別提到了哺集乳室的服務,以照顧旅客特殊需要的需求。對於身體不適需要吃藥、血糖過低等情形,捷運公司也提供了進行服藥飲水的方式,避免旅客因身體原因在捷運車站或車廂內違規飲食。綜合來看,透過這些人性化的服務及限制措施,台北捷運公司希望能提供旅客更好的乘車經驗,同時也能維護系統運作的安全與穩定。

問答

Q1:為什麼台北捷運禁止飲食? A:為了避免食物碎屑引來蟲子或其他小動物破壞線路,干擾設備運作,以維持系統穩定。 Q2:如果需要哺集乳或是服藥,可以在車內食用嗎? A:不行,需要找車站服務人員帶領至哺集乳室或先告知車站服務人員後在車站飲用。 Q3:違反禁止飲食規定的罰款額度為多少? A:依現行大眾捷運法第50條第1項第9款規定,罰鍰為新台幣1500元以上、7500元以下。

Q1:為什麼台北捷運禁止飲食? A:為了避免食物碎屑引來蟲子或其他小動物破壞線路,干擾設備運作,以維持系統穩定。 Q2:如果需要哺集乳或是服藥,可以在車內食用嗎? A:不行,需要找車站服務人員帶領至哺集乳室或先告知車站服務人員後在車站飲用。 Q3:違反禁止飲食規定的罰款額度為多少? A:依現行大眾捷運法第50條第1項第9款規定,罰鍰為新台幣1500元以上、7500元以下。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台北捷運禁止飲食,主要原因並不是為了環境整潔!(圖/翻攝自 台北捷運 官方YT頻道)

▲台北捷運禁止飲食,主要原因並不是為了環境整潔!(圖/翻攝自 台北捷運 官方YT頻道)

台北捷運「禁止飲食」規定對台灣人習以為常,但對外國遊客來說卻是非常震驚,因為紐約、首爾和日本的地鐵並沒有禁止飲食,不過台北捷運車站及車廂內禁止飲食的規定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台北捷運特地拍影片解答大眾疑惑。

台北捷運表示,許多人以為捷運系統內禁止飲食是為了保持環境整潔而已,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避免「小動物」造成線路損壞,捷運系統仰賴大量自動化的設備,而且班次又多又緊密,為了維持系統穩定,要避免食物的碎屑引來蟲子或其他小動物破壞線路,干擾設備運作。

台北捷運表示,如果媽媽有哺集乳的需求,可以到詢問處由站務人員帶領至哺集乳室,讓小寶貝可以安穩地吃飽飽;如果身體不適需要吃藥,或是血糖過低等情形,可以先告知車站服務人員,再飲水和服藥。

台北捷運提醒,如果不是緊急生理需求,在車站或是車廂裡飲食是會開罰的,依現行大眾捷運法第50條第1項第9款規定,旅客於捷運禁止飲食區吃東西、喝飲料、嚼食口香糖或檳榔,處新台幣1500元以上、7500元以下罰鍰。

台北捷運提醒,車站或車廂內飲食可罰新台幣1500元以上、7500元以下罰鍰。(圖/資料圖)

▲台北捷運提醒,車站或車廂內飲食可罰新台幣1500元以上、7500元以下罰鍰。(圖/資料圖)

 

推薦圖輯

【#直播中LIVE】台灣隊完封日本!奪12強冠軍 賽後兩隊記者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