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余祥銓跟柔柔陪余天(左)一起健檢。(圖/記者邱榮吉攝影)
75歲的余天去年7月曾因小中風住院,當時被醫師診斷出脖子有兩根血管阻塞,腦部也有血塊,後來靠吃藥控制。昨他現身內湖的健康管理中心,在諮詢下做體檢抽血以及照超音波,結果照出肝臟有7公分大的囊腫,建議兩週後回診追蹤檢查。肝膽科醫師則呼籲,肝囊腫多為良性瘤,不會造成癌病變,故可先觀察;除非有其他併發症等才需處理,否則大多不需治療。
余天昨在余祥銓跟柔柔陪同下到禾馨抽血以及照超音波,結果除了肝臟囊泡,還有胰臟囊泡,膽結石以及腎臟有鈣化結石。事後受訪被問到身體狀況,余天透露去年做健檢時還沒發現到有肝臟囊腫,但平時吃飯總是吃沒幾口就飽了;就診的葉秉威醫師解釋病情,因他的胃已被整個肝臟囊腫包住,所以食物吃下去很難到胃被消化,才會導致容易飽食感,但不建議余天開刀,因為怕術後囊泡擴散又再長,所以可以先追蹤觀察,以形狀研判應該良性機率大過於惡性。
根據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衛教資料顯示,肝臟囊腫(liver cyst)常被俗稱做肝臟水泡,是最常見的肝臟腫瘤,發生率大約為3%。肝囊腫產生的原因不明,一般認為可能是胚胎時期發育時肝內膽管變異產生。如果是肝臟內同時產生很多個囊腫,一般稱之為多發性肝囊,可能和遺傳有關。
肝囊腫大多是在做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之意外發現的,因肝囊腫屬於良性病變,並不會轉化為惡性腫瘤。囊腫的大小及數目有可能會隨年齡而增加,但只要沒有症狀發生,通常定期超音波追蹤即可。
▲醫師表示,肝囊腫多為良性瘤,故可先觀察。(示意圖/讀者提供)
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文倫曾表示,肝囊腫其實相當常見,為良性瘤、不會造成癌病變,主要都是透過腹部超音波來診斷;一般來說可先觀察,除非是長得太大產生壓迫,引起腹痛,可能會破裂引起內出血或是有細菌感染才需要處理。若要處理的話,可利用細針進行吸抽術將內部的膿水抽出並化驗,若有多顆或大顆的肝水泡,則可用外科手術,如刺破汽球般破壞水泡;另也可做硬化劑治療來避免水泡增生。如果有細菌感染,除了要引流外也要進行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