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排便習慣改變要小心 可能是大腸直腸癌徵兆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久坐不動、飲食習慣不正常,排便不順、便秘等腸胃問題成了常見的現象,若是腸道症狀長期不理會,小心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的徵兆。新竹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呂宜霖主任指出,大腸直腸癌的診斷相對棘手,原因是患者一開始多半無症狀,等腫瘤變大時才會產生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是便祕、體重減輕、血便、貧血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時,通常都是三期以上。

新竹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呂宜霖主任呼籲,若排便習慣改變就應就醫檢查,即便沒有症狀也建議定期篩檢

▲新竹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呂宜霖主任呼籲,若排便習慣改變就應就醫檢查,即便沒有症狀也建議定期篩檢

大腸直腸癌以手術治療為原則 微創手術為主流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若不進行手術,腫瘤長大造成出血或阻塞,日後處理會更加困難,醫師會根據病人身體狀況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手術,若腫瘤尚未轉移,則手術為治療原則。若狀況不理想像,大腸癌則會考慮先施予化學治療,而直腸癌則會建議搭配放射治療,目前除了手術、化療之外,還有多種藥物或治療方式可以考慮。大腸癌手術可分為傳統手術及微創手術,傳統開腹手術是直接用手術刀劃開肚皮打開腹腔,由醫師觸摸並切除癌腫瘤和周邊淋巴結組織,這種傷口大、恢復時間較長,現在大多採用微創手術,如腹腔鏡或是達文西手術。

大腸直腸鄰近多器官 減少出血風險為主要

在進行手術時,最需注意的就是減少出血風險。大腸直腸緊鄰許多重要器官,其中肝臟是最容易轉移至的器官,若是腫瘤已轉移至肝臟,則是秉持者能切盡量切的原則,但由於肝臟內血管非常多,止血就會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另外,手術中也需注意大腸直腸的血管走向,若是乙狀結腸腫瘤則還須注意避免誤傷輸尿管,另外,以男性直腸手術為例,則須注意避免誤傷攝護腺、儲精囊。大腸直腸手術以往容易造成出血、傷口感染、術後疼痛,目前高能量器械的進步,可有效避免上述狀況。

術中高階能量器械輔助 有助止血縮短病人恢復時間

呂宜霖主任說明,高階能量器械分為兩種系統,包含超音波刀以及組織凝集儀,超音波刀在切肝臟或灼燒組織、血管時有好的止血效果;而組織凝集儀則是將電能轉換成高溫高壓,切割組織時同時將7mm以下的血管與組織封閉起來,對於止血十分有幫助,也可以減少周邊組織的破壞,患者較不會有強烈的發炎反應與疼痛感,術後傷口愈和感染風險相對低也同時縮短病人恢復時間,相較於傳統用電燒較有好的血管控制與組織切割。

大腸癌多半無症狀 定期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根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已連續15年為台灣癌症十大之首,呂宜霖主任呼籲,常遇到透過健檢意外發現的大腸癌案例,這些患者多半無症狀,但仍部分發現時已經是第三期,若有相關症狀就應立即就醫檢查,即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篩檢,國健署有提供50歲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國人可以多加利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直播中LIVE】|AEC|2024 亞洲電子競技公開賽|英雄聯盟 - 總決賽 Day2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