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水煮蛋看似簡單的料理,但是烹煮學問可不少。(圖/翻攝自Pixabay)
水煮蛋運用層面廣泛,更是減重時最佳蛋白質來源,但剝蛋殼時卻常常發生「支離破碎」的情形。有網友在煮完蛋後泡冷水,沒想到仍舊發生「剝完殼幾乎只剩蛋黃」的情況,貼文曝光後瞬間引發討論。
原PO在臉書《家常菜》發文,並貼出一盤已經剝好殼的水煮蛋慘況照片,她表示,自己煮了一鍋水煮蛋,也照網友提供的方式泡了冷水,沒想到事後處理蛋殼時,仍舊有大片蛋白一起剝落,每顆蛋的表面都凹凸不平,她感到萬分疑惑「為什麼還會這樣,是冷水泡不夠久嗎?」
▲網友表示煮好的蛋也用冷水浸泡,但剝殼時仍然支離破碎。(圖/翻攝自臉書《家常菜》)
貼文一出,網友立刻紛紛留言「這蛋沒煮熟,應該要水滾五到七分鐘(關火再悶一下)」、「電鍋內放一張餐巾紙用濕,蛋放餐巾紙上,按下電鍋煮蛋,3分鐘煮好蛋」、「用廚房紙巾包起來,用電鍋煮,每顆起來都很漂亮」、「水裡頭加些鹽、白醋,撈起泡冷水,再泡冰水,先全部在水裡敲破殼,再拿起一個個剝,成功率99%」。
許多料理高手都提到一關鍵,雞蛋太新鮮就會這樣「越新鮮的蛋越難剝,放個幾天再煮就不會了」、「蛋剛買來要放2天以後再煮就不會了,是賣蛋的教我的」、「蛋太新鮮也會,不夠熟透也會,降溫不夠也會」、「太新鮮的蛋真的都剝到厭世」。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也曾經回應,如果雞蛋太過新鮮,蛋白與蛋殼之間會緊緊相連,煮完以後會很難取下,建議放在室溫2、3天,讓雞蛋消水失重,這樣水煮就比較不會黏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