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耿立表示,一般食鹽製程會將水分排除,基本上不會含氚,不要過於驚慌。(圖/Good全名師教學團隊提供)
日本排放福島核(氚)廢水一事,引起多國搶鹽之亂,台灣也不例外,甚至有連鎖超商祭出「限購令」!Good全名師教學團隊自然科學老師耿立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氚是以水的方式存在,一般食鹽的製程會將水分排除,基本上不會含氚,而且鹽攝取量不宜過高,吃多了反而對身體不好,建議民眾不要過於驚慌。」
▲耿立指出,搶購「碘鹽」無助於抵抗輻射,食用過量反而有害健康。(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耿立表示,大家搶購的,還有「碘」鹽,起因是大家擔憂日本核廢水內,含有放射性「碘-131」,碘-131是人工核分裂產物,正常情況下自然界中不會存在,若食用進入人體後,會積聚在甲狀腺處而對人體造成危害。不過,當甲狀腺若原本就有足量的碘-127存在時,不穩定的碘-131便較易排出體外,或許是大家搶購「碘鹽」的原因。
但事實上,碘-131半衰期只有8天,福島核災至今已10年,不必過於擔憂。而且,想依靠食入碘鹽來預防碘輻射,一天至少要吃下4~6.5公斤的碘鹽,實際上,人一天鈉總攝取量最多不宜超過6公克,過量反而對身體有害,搶購「碘鹽」的做法等同無效。
耿立指出,此次福島核廢水,主要還是氚水較有可能汙染海洋,但其實氚水相較其他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傷害極低,因其放射的β粒子能量較低,不會穿透人體,除非一次性大量吸入氚水,才有可能造成傷害。
耿立指出,過去有研究人員魚苗飼養在含氚水-每公升50,000 貝克,對照養在無氚水汙染的水體中35-150天,結果兩組魚身的體長並無顯著差異;至於對於人體是否有傷害,他說,「目前未有將人類暴露在含氚水中,或食用氚汙染海鮮的相關試驗或案例,不得而知。」
最後,耿立說,「其實福島核廢水的輻射活性,遠低於過去人類進行「核試爆」產生的量,也就是說,如果現今海洋生物氚水含量若未遭受危害,相較之下就不必過於擔憂,況且福島核廢水排出後,會與海水稀釋混合,海鮮食用風險不會有明顯提升,建議大家不必過於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