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壁蓮/綜合報導
賣枝仔冰最賺,但這是一個除了實力還要有創意的年代,怎麼樣賣冰棒賺大錢?來自台北的李銘煌,當年到台東鹿野,為了幫助果農銷售賣不掉的水果。把水果變成一支支的冰棒。堅持手工製造、限量生產的水果冰棒,成了全台知名的文創商品。
▲李銘煌遠赴台東創造水果冰棒商機。
咬一口鮮甜的水果冰棒,這清新冰涼的口感之外,還有一個溫暖動人的故事。
台東釋迦果農謝先生說:「(釋迦)在樹上它已經軟了,所以就掉下來。」
李銘煌說:「掉下來怎麼辦?來不及了。」
台東釋迦果農謝先生說:「丟掉啊,施肥。」
釋迦果實熟很快,只要晚一點點採收變成了熟果,就不容易賣到好價錢。
李銘煌說:「熟成沒有辦法離開台東的水果,有絕大部分的水果是被丟棄當肥料的,這看在台北人心裡覺得很痛,就是東西都真的很好吃啊,但是沒有辦法就是得丟掉。」
▲利用熟成水果製成冰棒,熟果變身革命展開。
丟掉可惜,但不丟又該怎麼辦?一場熟果變身大革命就此展開。
李銘煌說:「所以面對冰棒的時候,並沒有太多想法,而是說真的要做出一支好的冰棒,他必須要具備的條件跟元素,我弄清楚了,它需要是最純粹的一支冰棒。」
家住台北的李銘煌,心疼果農的水果無法久放,也賣不出去的困境,用當地新鮮熟透的水果打成果汁、製作冰棒。只有四個作業員純手工製造,創造出在地的就業機會,但手工一天產量最多四千支,面臨的殘酷現實是無法跟機械化量產削價競爭。
▲全水果成本無法在市場競爭。
李銘煌說:「市價80到90元冰淇淋都有,我們到婚宴市場去推廣我們的冰品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進口冰品批發給婚宴市場做最後甜點的時候,竟然一杯才10多元而已,這事情讓我們很訝異,我們以為我們有很大的機會去推銷給婚宴市場,結果還是很困難,因為我們的成本可能都比它高。」
一支冰棒看世界,重新檢視食物的價值,才會發現原來真的東西不多。
李銘煌說:「我們常在開玩笑,在台北賺錢很辛苦,賺到的錢都是真的,但買到的食物都是假的。」
不想降低成本做生意的李銘煌,想藉由這一支支手工生產的冰棒,創造出什麼樣的產能?
李銘煌問:「從哪邊過來?」
民眾說:「屏東上到長濱再玉長公路下來。」
要翻轉大家對吃冰棒的態度,李銘煌打造了冰棒柑仔店,要吃多少冰棒自己投錢,舉頭三尺有海報,上面眼睛看著你,也看著你在留言本寫下一句句心情,木製的小學課桌椅好懷舊,如果以為賣冰棒這麼好賺,才換來這麼大的寧靜空間,那就錯了,李銘煌前三年都在虧錢。
▲李銘煌除了製冰,還營造懷舊吃冰空間。
李銘煌說:「最後講起來也是面子問題,因為過不去的時候,發現落漆就漏氣了。」
吃冰棒不止滿足口腹之慾,還有暗藏的驚喜。例如在松山菸廠販售的冰棒,冰棍的造型是煙廠。
▲冰棍造型隨特色不同,李銘煌傳達對土地喜歡的價值。
李銘煌說:「冰棒只是一個媒介,我希望在傳達的是一個價值,就是你對這塊土地喜歡的價值,或者你對生活態度的價值,冰棒只是在媒介而已。」
從都市到鄉村,進入台東賣冰棒第八年,從解決熟果開始,李銘煌希望能夠為生活在台灣的人,重新建立起和這塊土地的依存關係。
▲李銘煌認為,民眾應該重新了解吃的東西和對土地的連結。
李銘煌說:「重新應該去好好了解,你吃進去的東西是什麼,而且我想更重要的是,有沒有跟這塊土地有充分的連結。」
李銘煌說:「對自己這塊土地的照顧,才會讓這塊土地越來越好,不斷在吃進口的東西,想像我們的就業機會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