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攝影剪輯戴華辰/蒙古報導
▲蒙古國的國土已高達7成近8成沙漠化,當地政府近來推動植樹政策來減緩。(圖/記者戴華辰攝)
近來蒙古成為世界最大沙塵暴輸出國,因為其國土高達逾76%已經沙漠化,其中2成多更是嚴重沙漠化,所以每到冬季、春天,受到東北季風影響,那些沙塵也會吹過幾千公里影響到台灣等國家。為避免持續沙漠化,蒙古總統Khürelsükh U.推動了「十年十億棵樹計畫」,台灣駐蒙古代表處除了積極參與,更媒合台灣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給予協助,透過台灣的發明成功提高樹苗存活率高達8、9成。
氣候變遷對人類的生活與發展是一大威脅,深刻感受到國土沙漠化嚴重的蒙古國,總統Khürelsükh U.於2021年10月推動「十億棵樹計畫」,希望藉此延緩沙漠擴大還有讓一些土地早日恢復綠意盎然的生機。對於蒙古這項政策,台灣駐蒙古代表處代表羅靜如相當支持,除了不時參與種樹活動還媒合了台灣慈心基金會給予幫助,在2022年開始運用台灣水寶盆在烏蘭巴托市區、中央省、色楞格省、巴彥洪戈省、中戈壁省和扎布汗省植樹,沒想到存活率大大提升,對當地的種樹計畫有極大貢獻,這不僅替兩國外交加分,也讓水寶盆的發明享譽國際。
▼▲台灣慈心基金會與仁舟社會企業共同研發的水寶盆,成功克服蒙古艱難土質和氣候,讓樹苗的存活率高達85%。(圖/記者戴華辰攝、駐蒙古代表處授權提供)
究竟什麼是台灣水寶盆呢?採訪當天,駐蒙古代表羅靜如化身成解說專家表示,當時得知蒙古政府要推動這項政策時,覺得很有意義,也希望可以找到相關技術給予幫助,經過研究後發現台灣慈心基金會與仁舟社會企業共同研發的水寶盆很適合蒙古,所以馬上與慈心基金會聯繫並展開了合作。眾所皆知,蒙古地廣人稀且水源可貴,還有許多的游牧,所以若是一般種樹,樹苗很容易被動物吃掉,但水寶盆的設計可以保護幼苗,「還有最重要的是,它這盒子是用廢紙回收做的,在3~5年後,小樹已經長成大樹,它會在環境裡面自然的分解,不會造成任何的汙染。水的部分,靠著這繩子與樹的根部一起埋進土壤裡,再把盒子裝滿水,繩子就會發揮它的作用,就是我們學過的毛細現象,把水從水寶盆裡面直接吸到土然給樹根,實驗過,在蒙古3個禮拜加一次水就好,非常省時又省力,但卻發揮很大的效用。」
▼▲從2022年開始,台灣與蒙古合作透過台灣水寶盆植樹,存活率都有85%到90%,這項發明深獲當地肯定,不少企業、地方政府都積極表示想合作。(圖/駐蒙古代表處授權提供)
當地實施這項計畫以來,植樹的存活率僅10~15%,但有了來自台灣的綠色科技「台灣水寶盆」幫助下,據統計顯示,以水寶盆種植的樹苗,在烏蘭巴托市區平均存活率超過95%,市區外的中央省、色楞格省、巴彥洪戈省、中戈壁省及扎布汗省存活率也有超過85%。截至2023年8月底,台灣已幫助蒙古種植超過6,000棵樹,其中4300棵就是使用台灣水寶盆科技,顯見這項技術成功挑戰了蒙古嚴峻的地質和氣候。
起初為了讓大家了解水寶盆,代表處透過經費和合作方式贈送蒙古當地並設置示範區等,隨著樹苗的長大、成功率被看見,水寶盆不僅廣被蒙古人認識,甚至已成為當地植樹的利器。代表羅靜如說,現在許多蒙古的地方政府都積極想與他們合作,「前期我們先合作、推廣,那現在做出口碑了,當然不可能一直靠我們捐贈,而外交工作最重要的是雙邊互利,所以蒙古的礦業公司其實也被賦予種樹的責任,那我們就讓台灣的水寶盆繼續下去,接下來就交由這些公司和慈心合作,已經有滿多在談合作也非常有興趣台灣的發明。」
▲台灣在蒙古種樹超過6,000棵樹,台灣駐蒙古代表羅靜如與台灣慈心基金會程總監禮怡偕各自團隊一同於台灣駐蒙古代表處慶祝。(圖/駐蒙古代表處授權提供)
戈壁沙漠地區對植樹來說可挑戰,因此水寶盆其實曾經歷過多次的改良,談及這項合作,羅靜如說,其實自己非常開心且有成就感,因為可以讓台灣的綠科技發明派上用場、廣被大家運用,還能減緩沙漠化擴大,這其實是非常有意義的外交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