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杭州亞運/冷門運動亞運奪牌 台灣多項運動卻缺乏適合訓練環境

記者俞聖律/綜合報導

台灣輕艇選手張筑涵在輕艇激流標竿奪下歷史性的首金。(圖/中華奧會提供)

▲台灣輕艇選手張筑涵在輕艇激流標竿奪下歷史性的首金。(圖/中華奧會提供)

台灣的運動選手真的很厲害,有很多種運動項目都缺乏適合與標準的場地訓練,但還是想辦法拿到亞洲頂尖的成績,但,我們在欣喜選手奮力奪牌之餘,有沒有可能給運動選手1個無虞的訓練環境?

台灣這次在不少國內相對冷門的運動奪牌,輕艇在競速與激流標竿各拿下歷史的首金,還拿下1面銅牌,但我們的選手還是在國內找不到適合的訓練場地,只能在宜蘭與南投的天然水域練習,但會受到季節與天候變化的問題,過去也曾討論過在這兩地打造適合的訓練基地,最後也沒有結果,選手還是得到國外移地訓練;自由車場地競速的男子團體與女子團體都以些微差距輸給馬來西亞,男團甚至只差0.111秒就能奪牌,自由車代表隊也感慨,台灣盼了30年還是沒有標準的室內場地,這些訓練的細節,是不是就能改變那0.111秒的差距?

卡巴迪在台灣推了大約10多年,台灣人也是透過亞運女子銀牌、男子銅牌才開始好奇這項運動,但亞運的熱潮過去之後呢?橋牌國手賽前要用自己的休假參加集訓與比賽,因為對一般公司來說公假無用,有些人選擇提前退休全力投入,協會也只有1個專職行政人員,上屆亞運與這屆亞運都拿到金牌,對這些現象有幫助嗎?2個10歲左右的滑板小將,因為台灣沒有標準的比賽場地可以練習,也只能爭取經費長期到國外訓練,但應該有學校生活的他們的就學權利呢?

我們的動腦運動很強啊,圍棋、橋牌奪金,電競拿了3面獎牌,在國光獎金之外,我們怎麼看待這些「運動項目」?

我們還有好多的平常大家不太注意到的運動項目在這次亞運奪牌,一般人才發現,原來台灣有人在從事這樣的運動,有專業的人才與選手在訓練,但我們有足夠的訓練環境支持選手與教練嗎?國家也許努力不夠,但做的夠多了,我們是民主社會,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只靠國家,要一般社會、人民、地方政府對運動文化的認知足夠,願意投入,願意支持,願意把資源放進各種運動去支援它,才是正常的發展,台灣有太多資源集中在熱門、容易被看見的運動項目,但期待高、投入多,往往結果不盡如人意時,又落入檢討、再投入更多資源的循環中,均衡的運動發展,加上看準自己的優勢,多一點資源分配到適合的運動項目的訓練,也許是這次杭州亞運讓我們看到的一些台灣運動發展的可能。

其實,各項運動的選手與教練真的都很努力了,不管有沒有奪牌,都該給他們拍拍手。

#杭州亞運會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