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男生更易感染梅毒「台北市最多」!醫點名3大危險性行為 恐釀失明中風

評論

這篇文章提到了梅毒這種性傳染病的相關資訊。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可通過性行為或者接觸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等途徑感染。文章指出,隨著網路的盛行,交友軟體、社交軟體的使用增加,梅毒的傳播範圍也不再受限。根據衛福部的數據,梅毒感染人數逐年上升,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文章提到了梅毒的典型症狀,如生殖器潰瘍、手掌腳掌紅斑以及類似流感的症狀。醫生指出,要確診梅毒,除了根據症狀外,抽血檢查也是一個重要的方法。 梅毒的防治也是文章所關注的點。文章提到,安全性行為是避免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使用安全套能夠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此外,共用針頭和輸血也是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需要注意防範。 最後,文章提到梅毒具有垂直傳染的特點,孕婦如果感染梅毒有可能通過胎盤將病菌傳染給胎兒,進一步傳播疾病。因此,梅毒的防治不僅關乎個人的健康,也涉及到家庭的健康。 總結來說,這篇文章提供了有關梅毒的相關知識,提醒讀者要堅持安全性行為,避免感染梅毒。同時,醫生還提到了確診梅毒的方法和防治措施。然而,文章缺乏對於梅毒的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具體介紹,如果能提供更多相關信息,將對讀者有更大的幫助。

這篇文章提到了梅毒這種性傳染病的相關資訊。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可通過性行為或者接觸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等途徑感染。文章指出,隨著網路的盛行,交友軟體、社交軟體的使用增加,梅毒的傳播範圍也不再受限。根據衛福部的數據,梅毒感染人數逐年上升,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文章提到了梅毒的典型症狀,如生殖器潰瘍、手掌腳掌紅斑以及類似流感的症狀。醫生指出,要確診梅毒,除了根據症狀外,抽血檢查也是一個重要的方法。 梅毒的防治也是文章所關注的點。文章提到,安全性行為是避免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使用安全套能夠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此外,共用針頭和輸血也是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需要注意防範。 最後,文章提到梅毒具有垂直傳染的特點,孕婦如果感染梅毒有可能通過胎盤將病菌傳染給胎兒,進一步傳播疾病。因此,梅毒的防治不僅關乎個人的健康,也涉及到家庭的健康。 總結來說,這篇文章提供了有關梅毒的相關知識,提醒讀者要堅持安全性行為,避免感染梅毒。同時,醫生還提到了確診梅毒的方法和防治措施。然而,文章缺乏對於梅毒的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具體介紹,如果能提供更多相關信息,將對讀者有更大的幫助。

問答

Q1:梅毒是由以下哪個病菌引起的? a) 沙門氏菌 b) 梅毒螺旋體 c) 白血球 正確解答:b) 梅毒螺旋體 Q2:梅毒的感染途徑主要是下列哪一項? a) 空氣傳播 b) 飲食傳播 c) 性接觸 正確解答:c) 性接觸 Q3:下列哪一項不是預防梅毒的重要措施? a) 使用安全套 b) 避免與多人發生性行為 c) 定期經常進行抽血檢查 正確解答:b) 避免與多人發生性行為

Q1:梅毒是由以下哪個病菌引起的? a) 沙門氏菌 b) 梅毒螺旋體 c) 白血球 正確解答:b) 梅毒螺旋體 Q2:梅毒的感染途徑主要是下列哪一項? a) 空氣傳播 b) 飲食傳播 c) 性接觸 正確解答:c) 性接觸 Q3:下列哪一項不是預防梅毒的重要措施? a) 使用安全套 b) 避免與多人發生性行為 c) 定期經常進行抽血檢查 正確解答:b) 避免與多人發生性行為

圖.文/問8線上健康諮詢 新泰醫院泌尿科醫師施冠偉

梅毒是一種性傳染病,主要透過危險(無套)性行為傳播。(圖/問8線上諮詢提供)

▲梅毒是一種性傳染病,主要透過危險(無套)性行為傳播。(圖/問8線上諮詢提供)

現在因網路資訊發達,可以認識新朋友的管道越來越多,但如果同時沒有堅持安全性行為的話,就會讓自己大大的暴露在感染特定疾病的風險之中。

小明自從上個月開始生殖器出現一些不痛不癢的潰瘍傷口,後來雖然逐漸癒合了。

這個月又發現手掌心莫名有紅斑?!

趕快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原來是梅毒找上門了

小明怎麼會得到梅毒?他該怎麼辦?

什麼是梅毒?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 (Treponema Pallidum)的病菌所引起,受感染之人隨著病毒侵襲的時間長短而出現生殖器潰瘍、手掌腳掌有紅斑、類流感症狀等,每一階段皆有其特性。就醫後,除了典型症狀之外,主要可以靠抽血檢查來鑑別梅毒,一旦梅毒進入到身體,身體會產生一連串防禦反應生成抗體,當驗血結果裡驗出梅毒的抗體,就要當心了。

如果把性傳染病想成一個戰隊,梅毒可說是其中的Top Gun了,不論國內國外都是性病中相當常見的,尤其現在網路盛行,交友軟體、社交軟體的用戶大增,傳播範圍已不受侷限。根據國內衛福部的傳染病數據,感染人數從2020年的8800人上升到2022年的9707人,逐漸逼近破萬大關,日本更在去年首次突破萬人感染梅毒的紀錄,需嚴謹以待。

梅毒主要透過危險(無套)性行為,接觸到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而感染,因此共用針頭、輸血也是傳染途徑之一。梅毒有垂直傳染的特徵,孕婦透過胎盤將梅毒傳給胎兒,使得下一代有先天性梅毒,嚴重甚至會導致早產或新生兒死亡。

梅毒喜歡哪些人?

以107年的資料來分析,感染梅毒的人之中男性就佔了82%,可見梅毒對男性的殺傷力。另外,以 25-39 歲(44.5%)性生活活躍的年齡層為最主要的感染目標,地理層面台北市奪冠。

梅毒又特別喜歡攻擊以下族群:

• 不愛戴保險套的人們:即使保險套不能100%讓你得到免死金牌,但可以有效降低你得到梅毒的機率,除了梅毒之外連同其他性病(愛滋、淋病...)一起預防。有那層膜隔絕直接的肌膚之親,還是很重要。肛交、口交等不常用保險套的行為也算在危險因子中。

• 和梅毒病患發生性關係:當你和梅毒帶原者發生性關係,病菌很高機率會透過黏膜接觸到帶有病菌的體液、分泌物然後竄入體內而感染。

• 多重性伴侶/開放性關係:不管是同時有多個性伴侶或是頻繁更換性伴侶都是危險的。你無法確認那麼多性伴侶過往的接觸史和把握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有些人甚至會隱瞞病情,因此建議盡量單純的性關係就好,避免陷於風險中。

梅毒的病程

梅毒的病程可分為三期,每個時期的症狀不同,總共時長可長達十幾年。

• 第一期梅毒:症狀會在感染病毒後10~90天內開始冒出來,典型症狀是在生殖器或性接觸位置出現紅斑(Macule),然後7天左右演變成丘疹(Papule)再到更深層的皮膚病變→ 單個<2公分的潰瘍傷口(Ulcer),不會痛、看起來濕濕的、摸起來像是底下埋一顆鈕扣的硬感,壓它會有液體出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高。通常在3~6周後會自行癒合,因此會讓人不以為意而忽略,延誤就醫。

• 第二期梅毒:再經過2~12個禮拜後進入第二期,這時全身出現瀰漫性紅疹,包括手掌腳掌都會長。同時有類流感症狀(例如發燒、流鼻涕、喉嚨痛、頭痛)和神經系統疾病,有可能顱神經麻痺、腦膜炎和記憶力出現退化等。

第一期和第二期有25~60%的機會併發神經性梅毒(Neurosyphilis)。梅毒已經跑到中樞神經和腦部,如果不即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腦膜炎、中風、聽力喪失、失明、癱瘓和癡呆。

• 隱性期:第二期梅毒沒治療好的話所有症狀會逐漸消失,就好像沒被感染過一樣,但病毒依舊潛伏在你的身體裡,隱性期平均1~46年不等。早期的隱性期仍有傳染力,等被感染2年以上才不具有傳染力。

• 第三期梅毒:不進行治療的話,約14~40%的患者會進到第三期,梅毒對各種器官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主要針對神經系統、心血管和生成梅毒瘤(Gummatous)。梅毒瘤為一種肉芽腫,可以發生於幾乎任何組織包括骨骼,最後壞死。神經性梅毒在第三期也有高機率出現,任何有神經分布的地方都難逃一劫,全身壞光光。

梅毒症狀會在感染病毒後10~90天內開始冒出來。(圖/問8線上諮詢提供)

▲梅毒症狀會在感染病毒後10~90天內開始冒出來。(圖/問8線上諮詢提供)

梅毒怎麼治?

第一期~早期隱性期 (感染小於2年內)的梅毒,若是病況還沒有到很嚴重,長久以來的標準治療都是首推肌肉注射一劑抗生素:盤尼西林(Benzathine penicillin G)對盤尼西林過敏的人可以選擇口服14天份的抗生素Doxycycline。晚期的梅毒則是盤尼西林維持一樣的劑量,一周打一次連續三周,口服抗生素則需要吃到28天份。

藥物治療目標是讓抽血檢驗的反應為陰性並持續控制,建議患者持續回診追蹤療效,並在痊癒後切記不可再有危險性行為,可能會反覆感染喔!除了有出現症狀的患者之外,有接觸過的性伴侶都強烈建議一起治療,一方面可以預防性伴侶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一方面預防乒乓球效應導致反覆感染。

梅事別來亂:梅毒的預防方法

• 做完整的性病篩檢:性傳染病不只梅毒一種,還有愛滋病、淋病等,不同的性傳染病之間會互相傳染,不是說得過A就對所有性傳染病免疫,是有可能再得到B的!當你得到梅毒,同時得到其他性病的機率也高,建議患者連同做其他的性病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拒絕危險性行為:不戴保險套、和性史不明的對象發生性關係、多重性伴侶...等各種暗藏危機的性行為都算在內,尋求刺激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遠離性病,避免後悔一生!

• 避免共用東西:最好不要與任何人共用性玩具、針頭、針具等,之前提到梅毒是靠體液、血液散播的,與別人共用東西有可能不小心讓梅毒有機可乘!

萬一得到梅毒,許多人會覺得尷尬、羞於就醫,選擇向親朋好友甚至對醫師隱瞞病情,讓醫師無法下準確的診斷,延誤治療。在現今治療發達的社會,梅毒是可以被治癒的,呼籲發現自己的生理狀態不太對勁或是已經得到梅毒的朋友,盡快就醫尋求診治,才是保護自己掉入一步錯、步步錯的循環,到了晚期梅毒竄遍全身是真的很痛苦的。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