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身體出現5狀態當心了 醫:肌肉少又胖胖的死更快

生活中心/許元馨報導

醫師示警「白白胖胖,其實會短命」。(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醫師示警「白白胖胖,其實會短命」。(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表示,「白白胖胖,其實會短命」,他提醒:「你肌肉少,容易死,你肌肉少,又胖胖的,死更快。」至於如何早期發現?姜冠宇醫師表示,如果有看到身邊長輩或病弱朋友,臉胖胖、身寬體胖、大腹便便,可是四肢偏纖細,且摸起來沒什麼肉,那就要早點注意了,「未來監測體脂比例,也可能比BMI還更重要」。

姜冠宇在臉書發文表示,大家都知道防衰弱、維持肌力很重要,不然人家風吹草動見牛羊,你是見閻王,但是有時大家想像中衰弱的患者的圖像是枯乾的,這個圖像是迷思,只對了一半。外型瘦弱者容易警覺,也比較容易預防,但是肥胖的人,也有可能肌肉量有改變。

姜冠宇進一步說,「肌少性肥胖」是一種同時存在肌少症(肌肉量和力量的損失)和肥胖(過度脂肪積累)的狀態,可能增加併發症和死亡風險。與正常、肌少症和肥胖類別相比,肌少性肥胖與較高的冠狀動脈疾病事件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總死亡率有關。正常狀態下的風險比設定為1。肌少狀態下的風險比率略高於1。

姜冠宇表示,肥胖狀態在冠狀動脈疾病CHD和總體心血管事件CVD死亡率上的風險可能接近1.2至1.4倍,但在總死亡率上可能與肌少狀態相似;肌少性肥胖的風險比在所有類別中最高,可能在CHD事件和CVD死亡率上接近1.5至1.8倍,而在總死亡率上可能超過1.8倍。

姜冠宇指出,肌少症本身容易存在衰弱,然後骨頭也不好,骨質酥鬆症也容易發生,但是如果外型肥胖者則不容易警覺,其實這種人才是最容易出意外,因為承載重量較大。

至於如何早期發現?姜冠宇表示,還是要看四肢力量、步行能力,如果有看到有些長者或是病弱朋友,臉胖胖、身寬體胖、大腹便便,但是四肢偏向「細烏肢」,摸起來沒什麼肉,那就要早點注意了,未來監測體脂比例,也可能比BMI還更重要。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