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目前認為,B肝病毒當中的cccDNA是導致B肝無法根治的主因,若能抑制反應就能有望治癒B肝(圖/記者黃仲丘攝影)
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8千人因肝癌病逝,當中有7成是B肝,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若無持續用藥以抑制體內病毒量,可能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衛福部今(9)日舉行「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的癌症治療-新策略與新科技」研討會,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教授楊宏志表示,透過基因編輯技術,弱化B型肝炎病毒當中具有複製能力的(cccDNA),將來有可能永久治癒B肝。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統計,2021年肝及肝內膽管惡性腫瘤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5.43%。發生率是男性為第4位、女性為第6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2位、女性為第4位。初次診斷為肝及肝內膽管惡性腫瘤者共計10775人,造成7970人死亡,當中有7成是B肝帶原,2成為C肝帶原。
目前治療B肝不像C肝有特效藥,目前的B肝抗病毒藥物,只能讓病人血液中檢測不到B肝病毒,患者的肝臟細胞裡面還會躲藏著具有複製能力的B肝病毒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一旦停藥後,病毒有9成的機會又會開始複製,所以多數B肝病人無法停藥,或是停藥後復發就得再次服藥。
B肝病毒之所以難纏,主要是因為平時就會啟動cccDNA,進而產生大量含有B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病毒顆粒及亞病毒顆粒(subviral particle),以減緩或躲避宿主免疫反應。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近年已首度找到B肝讓人體免疫功能的免疫檢查點Siglec-3。證實Siglec-3抗體(clone 10C8) 可以阻斷B肝病毒與Siglec-3結合,進而活化患者的免疫系統,對付B肝病毒。
衛福部今(9)日舉行「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的癌症治療-新策略與新科技」,聚焦於癌症治療新技術,邀請美國、日本、瑞士及台灣共12位頂尖癌症專家,分享他們近期的研究進展。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教授楊宏志(圖/記者黃仲丘攝影)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教授楊宏志表示,是雙重DNA病毒,若能針對(cccDNA)透過基因編輯技術,或許能治癒B肝病毒。需要完成將能讓cccDNA無效化的人工DNA與HBV DNA結合,但目前也需要克服基因編輯導致的基因雙鍵斷裂風險,而最新的基因編輯器,對於基因編輯有較高的安全性。
將來若能克服包括發現更高效和穩定的B肝病毒引導gRNAs,增加目標特異性,並且優化基因刀Cas9-BE的有效性,增加在包括對病毒和非病毒在體內給藥的傳遞性等面向,就有可能透過基因編輯永久治癒B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