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谷庭/台北報導
▲學測第二天國綜科考完,高中老師分析取材相當多元。(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學測第二天第二科國綜考完,高中老師分析,取材明顯地以「從文學出發」、「以文學為關鍵字」為特色,串聯整份考題。題目中有時下年輕人流行的「迷因」入題,還有探討台灣的地理、歷史背景,以及中醫師的意見、製作中藥的生活情境,取材豐富多元。
其中6至8題,是中國湖南神秘的菱形文字,「女書」研究,又如11至12題,談1998年諾貝爾獎得主薩拉馬戈《盲目》書寫特色;13至15題論民間口傳文學〈周處傳說探究〉,甚至還有「迷因」(meme)文化傳遞微型單位的現代轉化;16至17題李渝〈賈政不做夢〉是《紅樓夢》研究;18至20題,《心理學家的面相術》扣合部定古文十五篇內的篇章,解讀文本中的情緒訊號;23至24是唐代科舉與文學。
而今年多選題以台灣為主題選取文本命題,有28題《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30-31題取材自《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叢談》、《台灣紀事‧鄭事紀略》,談鄭成功的傳說事蹟。
跨領域題如:9至11題討論電腦字型改變的《字型散步》;18至20題《心理學家的面相術》是心理學;21至22《名公書判清明集》對照古今判決書;29硃砂科普題結合15篇經典古文中的〈項脊軒志〉與古代《天工開物》、《本草綱目》等文本中「水飛」、「升煉」等製作硃砂、水銀方式,以及行政院衛生署公告臺灣禁用硃砂、中醫師的意見、製作中藥的生活情境,取材豐富多元。
混合題分析方面,有別於往年皆以兩大題設計,今年採取一大題設計。以「回憶文學」為主軸,並結合腦神經科普文章,設計特色不以選擇題為先,簡答為後的混合題方式,而是互為穿插,先四小題簡答,再兩題單選,最後又兩小題簡答。文本呈現方式別出心裁,循序漸進,依閱讀歷程:擷取訊息、發展解釋、統整比較、反思評鑑命題,非常用心。
題目以A類選文設計:琦君〈髻〉、李煜〈浪淘沙〉、辛棄疾〈破陣子〉,喜見今年題目回歸課內教材,引導學生需以課內學習為基礎,能兼顧教學現場與素養導向試題,測驗考生評量表達說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