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今日在瑞士伯恩大學世貿研究院的論壇說,台灣在國際貿易整合上仍頗受孤立,因此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可促進台灣經濟實力,進而有助台海穩定,希望他國效法。
▲鄧振中在瑞士伯恩大學世貿研究院的論壇上表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可促進台海穩定。(圖/中央社)
瑞士伯恩大學(Bern University)世界貿易研究院(World Trade Institute)今日舉行線上論壇探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 Century Trade)在經濟和政治上的重要性。
政務委員鄧振中從台北連線參與,首先指出貿易協定對台灣這個全球第17大進出口國家的重要性。在中國對台脅迫,影響全球貿易和地緣政治的情勢下,維繫台海穩定除了政治面,也需要保持台灣的經濟強度,包括與國際貿易體系高度整合。
他強調,透過貿易協定與理念相近國家深化關係,可降低台灣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抵抗北京的經貿脅迫,保障經濟安全。但目前台灣只有與新加坡、紐西蘭和邦交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數量相對偏低,在國際貿易整合上仍非常受到孤立。
去(2023)年台美簽署21世紀貿易倡議下的第一批協定,鄧振中表示這使得雙方產品在彼此市場中更具有競爭力,台灣企業的反應是更能安心在美國投資,如果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也完成,將對台美雙邊經貿打下更堅定基礎。
至於該倡議的政治意義,鄧振中指出,這批協定名稱上寫著「台灣」,代表美國願以台灣為國際法上的主體,且倡議的施行法獲參眾兩院高票通過,顯示對台灣的跨黨派支持。
鄧振中說,經濟實力是台灣保持民主法治等價值之所繫,台美倡議對此帶來很大幫助,加拿大、英國也跟進,正與台灣洽談類似模式,希望更多國家效法。
台灣常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羅昌發從日內瓦連線表示,台美倡議的經驗可延伸到其他雙邊談判,其他國家與台灣雙邊關係如今有了新選擇、新模式。
羅昌發指出其政治重要性,在台灣未能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下,該倡議代表地緣政治的聯盟,影響東亞區域動態。在經濟上則帶來更高透明度,強化貿易運作的品質,對兩邊的市場都有幫助。
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法學教授克勞森(Kathleen Claussen)身為國際經貿談判經驗豐富的律師,她表示拜登(Joe Biden)政府在推動印太經濟框架的同時,展開與台灣貿易倡議,是避免把台灣丟一邊的交往方法,包括下階段台美將談判環境與貿易,也可能成為美國未來對外協定的新標準、新基礎。
她提到該倡議在美國內部也開啟了憲法辯論,因第一批協定在美國總統批准後即生效,但國會特別針對第一批協定提出「實施法」(Implementation Act),展現國會對外貿政策的著力。
克勞森提醒,實施法要求行政部門未來與台灣達成任何進一步協定,都要徵詢國會意見、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對台灣接下來與美協商造成影響。
美國總統拜登曾聲明,前述實施法中像是要求國會議員加入與台灣談判的代表團等條款,若侵犯總統被憲法賦予的談判權力,他將當作該法條不具約束力。
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員蕭特(Jeffrey Schott)表示,台美倡議為企業界帶來更多可確定性,台灣可成為未來世界貿易體系參考的新模式實驗室。
但他也提醒美國下一屆政府可能持續收緊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雖然主要對象是中國,但台灣可能受到美國保護主義傾向的附帶衝擊。(中央社布魯塞爾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