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增加再生能源比例和縮減對石化燃料的依賴,德國去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較往年減少10.1%,達到1990年來最大年度降幅;雖然在交通等領域仍未達減排標準,德國經濟與氣候部長哈柏克認為,德國有望實現2030氣候目標。
▲德國去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較往年減少10.1%,達到1990年來最大年度降幅。(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德國對抗全球暖化的步伐穩定前進,根據聯邦環境署15日發布的氣候平衡報告,2023年德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較往年下降10%以上,共減少7600萬噸,是自1990年以來出現的最大降幅。
與1990年相比,2023年的碳排放量則下降了46.1%,針對此數據,德國聯邦經濟與氣候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認為德國終於走在設定的氣候目標道路上,「如果我們堅持到底,將實現2030氣候目標。」
報告顯示,碳排大幅下降來自幾個關鍵因素,首先是德國能源逐漸擺脫對石化燃料的依賴,大量減少煤炭和天然氣發電,轉而積極擴張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能源結構調整加上整體能源用量下滑,讓2023年發電的碳排放量比往年減少20.1%。
其次,建築業以高效能源設備熱泵來取代傳統供暖系統,使得建築的碳排放較往年減少7.5%,為減碳帶來助益,不過雖然降幅不少,建築業仍超出德國聯邦氣候法(KSG)允許的年度排放量。
比過往進步卻仍超出法定碳排目標的還有交通運輸,根據報告統計資料,2023年該類別排放約1億4000萬噸二氧化碳,比法定目標高出1300萬噸。
對此,聯邦環境署長梅斯納(Dirk Messner)表示交通部門是氣候保護辯論中的一大難題,「我們需要加快電動汽車的普及和取消公司車輛的稅收優惠等對氣候有害的補貼政策。」
樂觀的數據背後也藏著隱憂,南德日報分析,德國總碳排的下跌與並不能完全歸因於積極的環保政策或轉型意願,而是與經濟及政治危機相關。
例如2023年德國工業比往年減少製造1300萬噸溫室氣體,部分因素來自於能源價格上升及工業訂單減少,整體工業產量降低,導致電力需求與工業碳排下降。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氣候專家拉達茲(Viviane Raddatz)即對聯邦環境署發布的氣候平衡報告表達擔憂,在接受南德日報訪問時說,「減排帶來的喜悅可能很快會被卡在喉嚨裡。」(中央社柏林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