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林昱孜報導
▲寶林茶室疑爆發食安事件,累計接獲9案例,其中2人死亡、2人在加護病房。(圖/翻攝畫面)
台北市信義區遠百A13「寶林茶室」爆發食安事件,目前累計接獲9起案例,其中2人死亡、2人在加護病房;有醫師懷疑可能是粿條中的「米酵菌酸」毒素所致,其實,「米酵菌酸」在大陸曾造成多起嚴重中毒案例。有人好奇到底什麼食物恐會出現此毒素?其實穀物發酵製品、薯類製品、木耳和銀耳都是有可能被污染的食物。
新北市呂姓男子(39歲)22日與女同事到「寶林茶室」用餐,後續因嘔吐、腹痛、心悸等症狀就醫,之後又轉診至馬偕醫院,最終仍不治身亡。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一名不具名醫師推測,該個案恐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毒素所致,大陸地區就曾爆發多起涼拌木耳、河粉等中毒死亡事件。
▲穀物發酵食品河粉、腸粉、年糕等,恐會出現「米酵菌酸」。(示意圖/資料畫面)
不少網友就好奇,「米酵菌酸」到底是什麼毒素?該名醫師表示,「米酵菌酸」毒性超強,只要一毫克毒素,就可能致命。而根據《新華網》報導,「米酵菌酸」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在高溫潮濕的夏、秋季非常適宜繁殖,潮濕不透氣的厨房是滋生此類细菌的溫床。
▲木耳、銀耳長時間在不良環境浸泡,也可能產生米酵菌酸。(示意圖/資料畫面)
而方便快捷的泡發食物,只要食物儲存不當,或泡發環境不衛生,就容易滋生米酵菌酸毒素;報導指出,日常生活中會比較容易接觸到的食物,包括穀物發酵食品河粉、腸粉、年糕等,薯類製品包括冬粉、寬粉條等,另外,木耳、銀耳長時間在不良環境浸泡,也可能產生米酵菌酸。